2014年12月30日 星期二

Luise Rainer (1910~2014)


化石級的黃金時代兩度金像獎影后 Luise Rainer 以 104 歲之齡辭世。

關於 Luise Rainer 的介紹,可以參考我在 2010 年寫過一篇向她致敬的文章

另外這幾年的感想是:在 1980~1990 年代正是美國影壇黃金時代遺產最豐富的時期,現在去找隨便一年的金像獎來看看,信手拈來盡是數不完的巨星,Bette Davis, James Stewart, Gregory Peck, Paul Newman, Olivia de Havilland, Sophia Loren, Elizabeth Taylor......這樣重量等級的明星可以十幾人同一年擔任頒獎人,所以 Marlon Brando 你賭氣不出現沒關係,Audrey Hepburn 妳去非洲搞慈善活動沒關係!臥病在床的前輩也不要趕來,沒有你們照樣星光閃閃!

The Good Earth, 1937 大地, Luise Rainer


到了 20 世紀末期,首先 DVD 讓老電影普及化,隨著資訊革命美國文化普及度更甚於之前的任何年代,其次,世紀末掀起了一股回顧 20 世紀的懷舊風,電影界也開始運用網路的 Big Data 功能,一些 AFI 100 的選拔也開始出現,用 Big Data 同時查覺到這些 Golden Age 遺產凋零的速度比想像還要快,妳沒有辦法阻止自然現象的演進,就只能尋找還有哪些沒有被鎂光燈照到的遺產呢?透過網路時代一查~ Luise Rainer 這些早就離開 Hollywood 圈圈的非主流老牌得獎者才漸漸受到重視,在近 10 年又再度被提及。




2014年11月23日 星期日

Mike Nichols (1931~2014)


曾經執導過《畢業生》(The Graduate)、《靈慾春宵》(Who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絲克伍事件》(Silkwood)、《蓋世奇才》(Charlie Wilson's War) 的知名導演 Mike Nichols 辭世,年 83 歲。

1931 年出生於柏林的 Mike Nichols 父母都是俄裔移民,他們不用在 1933 年希特勒上台時急著逃亡海外,到了 1939 年仍決定逃亡,輾轉數地抵達美國。

毫無背景的 Mike Nichols 唸完芝加哥大學之後歷經多行業後,履歷豐富的 Nichols 決定轉投入戲劇,1966 年他的處女作品《靈慾春宵》(Who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 全場只有四個演員,就是一部舞台劇色彩豐富的電影,1967 年他提拔新人 Dustin Hoffman 在 60 年代末這個叛逆時代拍了題材非常敏感的《畢業生》(The Graduate),這部涉及母親和女兒男友上床情節的電影曾遭到多國禁演,隨著觀念進步,這部前衛性的電影至今仍常常被提起。

Mike Nichols 另一點常被人提起的是他是美國影劇界 12 位大滿貫 EGOT 級的人物,EGOT 代表他拿過 Emmy, Grammy, Oscar, Tony 四種獎座。


紐約時報中文版:《畢業生》導演邁克·尼科爾斯去世  

2014年11月16日 星期日

Warren Clarke (1947~2014)


演過《發條桔子》(A Clockwork Orange)、《火狐狸》(Firefox) 的英國男星 Warren Clarke 辭世,英國籍的 Warren Clarke 知名度更多來自於他一直到晚年仍然勤於演出的英國電視劇,然而對外國人來說,比較深的印象還是來自上述的兩部電影。

火狐狸》(Firefox) 是 80 年代初影響非常深遠的一部電影,敘述蘇俄開發出用大腦思考操作的戰鬥機,超時代的理念設計讓美英兩國根本無法跟上,只好派懂俄語的退休飛行員潛入蘇俄境內在地下人員協助下去偷這部戰鬥機,在冷戰尚未結束的時候,這樣的劇本非常吸引人,當年在台北上映不但票房大獲全勝,國內新聞節目也引用電影片段做為開頭影片。

《火狐狸》(Firefox) 片中全場演出最亮眼的就是飾演地下工作人員,從莫斯科開車帶著 Clint Eastwood 前往基地附近的 Warren Clarke。

不過 30 年後,現在的影迷帶著 2014 年的眼鏡評 1981 年的節目,《火狐狸》(Firefox) 的科技水平和現在的動畫電影比起來顯得粗糙,在 IMDb 上分數慘跌到 5.8 分!《火狐狸》(Firefox) 初演的美好回憶就留在我這一輩的記憶裡。

Warren Clarke and Clint Eastwood

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

Renée Asherson (1915~2014)


1945 年跟 Claude Rains, Vivien Leigh 一起演過英國版《埃及豔后》(Caesar and Cleopatra),另外跟 Laurence Olivier, Robert Donat, Alec Guinness, John Mills 這些黃金時期男明星都合作過的資深英國女演員 Renée Asherson 以 99 歲高齡辭世。

1953 年 Asherson 和演過《萬世師表》、《國防大機密》、《六福客棧》在英國享有相當高地位的男明星 Robert Donat 結婚隨即淡出影壇,五年後 Robert Donat 以 53 歲之齡因氣喘病辭世,接下來 Asherson 年齡也大了逐漸將重心轉向電視方面,到了晚年她比較有名的演出是 2001 年在 Nicole Kidman 主演的《神鬼第六感》(The Others) 客串一角。

Robert Donat and Renee Asherson

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Marcia Strassman (1948~2014)



曾經演過電影《親愛的,我把孩子變小了》(Honey, I Shrunk the Kids)、《親愛的,我把孩子放大了》(Honey, I Blew Up the Kid)的女星 Marcia Strassman 因乳癌去世。

Marcia Strassman 出身演藝世家,祖母是 1920 年代的齊格飛女郎,身高 178 cm 的 Marcia 受過完整的音樂舞蹈訓練,1967 年最早出道試圖走女歌星路線卻未成名,只好改走演藝路線,到了 1990 年左右知名度達到高點,近年 Marcia 為癌症長期困擾,她投入更多精力於社會、勞工、防癌等議題。

2014年10月7日 星期二

關於 Audrey Hepburn 成名前的二三事



小時候我一直搞不清楚神秘已經息影的女星「奧黛麗赫本」 Audrey Hepburn (1929~1993) 到底是那一國人?跟年輕一代比較~她對我來說還不算是書上的歷史人物,在她辭世的 1993 年之前,1986 年看到已息影的她出乎意料的出現在電視上擔任奧斯卡金像獎頒獎人 帶來一陣驚喜,1989 年託 Gregory Peck 獲奧斯卡終生成就獎之福,我有機會在羅東東一戲院看到 Gregory Peck 和 Audrey合演傳說中的經典名片《羅馬假期》(Roman Holiday) 重新上映,這樣的經驗可以拿來向年輕一輩炫耀一番。

Ella Van Heemstra & Audrey Hepburn
奧黛麗赫本 (Audrey Hepburn) 1929 年出生於比利時境內,在她傳記中篇幅不多的父親 Joseph 是英國人,是一個英俊卻沒有正當職業的英國人,為了沾上貴族之氣離婚後改娶 Audrey 的母親,母親 Ella Van Heemstra 看名字就知道是荷蘭貴族後裔,外公當過 Amsterdam 市長,Audrey 出生時健康不佳差點因百日咳送命,她有限的童年記憶裡只記得父母關係緊張,養成 Audrey 害羞稍顯孤僻的個性,最大的心願就想當個芭蕾舞者,家境富裕的母親決定把她送過海峽到英國貴族公學校寄讀以學習英文並適應團體生活。

1930 年代是法西斯主義盛行的年代,當時英國頭號的希特勒追隨者 Oswald Mosley 正好是赫本父親的好友,Audery 父母都加入了 Mosley 創辦的 British Union of Fascists (BUF),1935 年兩人曾經在慕尼黑和希特勒共進午餐,母親 Ella 或許只是給 Mosley 一個人情,父親 Joseph 以及背後親戚都是 100% 的狂熱法西斯主義者,

1939 年 9 月納粹德國宣布進攻波蘭,英法基於條約必須向德國宣戰,Audrey 的父母認為英國即將淪為戰區,母親 Ella 根據經驗判斷,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宣布為中立國的娘家荷蘭應該是最安全的地方,因此她要求女兒一起避居荷蘭,1940 年 Joseph 趕到英國將女兒 Audrey 送上飛機回荷蘭,自己選擇留在英國跟隨 Oswald Mosley,Audrey Hepburn 晚年接受訪問說這場景有如《北非諜影》最後那一幕,對接下來遭受戰爭飢餓之苦的 Audrey 心理造成極大的傷害。

讀過二戰史看到這裡難免一陣苦笑,母親的判斷只正確了五個月,1940 年 5 月德軍就不顧國際協定閃電進攻荷蘭! 錯估戰情過份樂觀的荷蘭一週後宣布投降,納粹開始搜刮荷蘭境內物資使得民眾陷入糧食貧困時期,剛開始身為貴族之後的 Audrey Hepburn 母女還能挺住,1942 年開始遣送荷蘭境內猶太人到東歐集中營,之前提過從德國避居荷蘭的《藍天使》男演員 Kurt Gerron 即為案例之一,Audrey Hepburn 雖無猶太血統但親眼目睹遣送過程,加上她任職法官助理的舅舅因參與抵抗活動遭槍決,對一個 13 歲的小女孩都是非常殘酷的折磨,能通英文的 Audrey 數次騎腳踏車擔任地下組織的聯繫工作。

1944 年蒙哥馬利將軍發動代號「市場花園」軍事行動失敗,Audrey Hepburn 此時就住在此軍事計畫主戰場安恆 (Anhem) 附近,納粹將仇恨發洩在地方民眾身上,這一年冬天也成為荷蘭近代史上最黑色的「飢餓之冬」(Hunger Winter ) 時期,據統 1944 年底計有 450 萬人陷入饑荒狀態,18,000人餓死,除了飢餓,寒冷又是另一大課題,民眾偷拆電車枕木回家當柴燒,即使出身貴族的 Audrey 也淪為疾病和飢餓的俘虜,一直撐到 1945 年 4 月盟軍反攻才解除「飢餓之冬」饑荒期,但 Audrey Hepburn 已經被黃疸和肺癆所困體重嚴重不足。Audrey Hepburn 提到「飢餓之冬」的恐怖回憶讓她隨時感念聯合國戰後提供的救助行動,也成為她晚年主動「應徵」聯合國親善大使致力於改善窮困國家兒童生活的動力。

Hepburn and Colette
話回到 Audrey Hepburn 身上,經過數年調養之後,1948 年 19 歲的 Audrey Hepburn 想去倫敦報考芭蕾舞蹈學院,到了倫敦她發現經過戰爭折磨之後,體能和觀念早已不如長居倫敦的英國人條件如 Margot Fonteyn (1919~1991) 等,因此她落選了!Audrey Hepburn 找到的新工作就是在電影裡演一些龍套角色,這角色小到 IMDb 上面都沒有記錄。

1951 年法國女劇作家 Colette (1873~1954) 創作了她最有名的代表作《金粉世界》(Gigi) ,想要幫這齣劇找一個天真、眼神如精靈般的女主角,在蒙地卡羅一眼看上正在當地拍法語片 Nous irons à Monte Carlo 小演員 Audrey Hepburn!Colette 這次決定成了影響 Audrey Hepburn 一生最重要的舉動,除了讓養息三年 Audrey Hepburn  獲得演出機會,更將她第一次介紹給美國的觀眾,不過還不是西岸的 Hollywood 而是紐約的 Broadway!

歷經戰亂的 Audrey Hepburn 有著好萊塢女星無法相比的貴族氣息,她一生沒有進行整容、隆乳、牙齒矯正等小手術,1951 年當她第一次到達美國東岸的紐約時,西岸的 William Wyler 導演一眼就看上 22 歲的 Audrey 勢必撼動好萊塢生態,然而 William Wyler 導演手上沒有現成的方案上門,加上 Audrey 剛剛和 Broadway 簽下《金粉世界》(Gigi)  的演出合約,也只能乖乖等合約結束才能進一步動手。

1953 年 Paramount 公司看過她拍的試鏡片之後和 William Wyler 持完全相同的意見,認為她有一份美國女演員缺少的天真和善良,為了要介紹她給美國觀眾,專為她設計以歐洲為背景的劇本,也就是她在美國的第一部作品《羅馬假期》(Roman Holiday) 就這樣開拍了。


2014年9月23日 星期二

Polly Bergen (1930~2014)



1962 年和 Gregory Peck, Robert Mitchum 一起演出知名驚悚電影《恐怖角》(Cape Fear) 女主角 Polly Bergen 因自然因素辭世年 84。

Polly Bergen 除了《恐怖角》(Cape Fear) 之外,最為人所樂道的她 1964 年在電影 Kisses for My President 片裡飾演美國影史上第一次出現的女總統角色。


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Donald Sinden (1923~2014)


最近辭世的人還真不少,因此補上一位剛漏掉的!曾經 1953 年在電影《紅塵》(Mongambo) 裡和 Clark Gable, Ava Gardner, Grace Kelly 三大巨星一起演出的資深英國演員 Donald Sinden 以 91 歲之齡辭世。

Donald Sinden 在《紅塵》(Mongambo) 裡飾演 Grace Kelly 多病的丈夫,夫妻兩人一起到非洲肯亞渡假養病,Grace Kelly 卻和長住肯亞的獵人 Clark Gable 眉來眼去,然而 Clark Gable 身邊已經有一個倒追他的聰明女人 Ava Gardner,Ava 一眼就看出每個人在想什麼卻又懂得保持適當的沉默。.......................

《紅塵》(Mongambo) 這部電影我印象非常深刻,Donald Sinden 其他作品還有二戰電影《無情海》(The Cruel Sea)、敘述暗殺戴高樂將軍的《豺狼之日》(The Day of The Jackal) 等等。

Donald Sinden, Grace Kelly
另外一位原籍蘇格蘭的 Angus Lennie (1930~2014) 也在蘇格蘭獨立公投之前去世,Angus Lennie 只能算是三線男演員,不過他演過一個非常搶眼的角色在《第三集中營》(The Great Escape) 裡飾演跟 Steve McQueen 一樣好動一起被關禁閉的 "The Mole",個性突出在戲裡非常搶眼,後來他失去求生意志直接逃亡等同自殺。

最近兩個月內連續三位曾經演出《第三集中營》(The Great Escape) 的男演員 James Garner, Richard Attenborough, Angus Lennie 辭世,只能說是巧合。

Angus Lennie


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

山口淑子【李香蘭】 (1920~2014)


李香蘭本名山口淑子,1920年生於奉天省北煙台(今遼寧省燈塔市),22歲到上海發展,24歲以一曲《夜來香》風靡上海灘。1945年日本戰敗,她以漢奸罪被捕,後因日本公民身份被遣送回日本,改回原名山口淑子繼續其演藝事業。

李香蘭不僅是彼時老上海“七大歌后”中唯一的外籍歌星,更是促進中日友好的使者。除了日後被諸多歌星翻唱過的《夜來香》等經典歌曲外,還在黑澤明導演的《醜聞》等作品中留下身影。

1933年,13 歲的她被瀋陽銀行經理李際春將軍收為義女,取中文名為李香蘭,並以此作為藝名出道成為歌手。 經過俄羅斯女子柳芭介紹,李香蘭曾師從義大利女高音歌唱家學習聲樂,並在偽滿洲國的流行歌曲大賞賽中獲得頭獎,一口京腔的李香蘭從未公開過自己的身世。

1937年,李香蘭在電台演唱歌曲名噪一時,被剛剛成立的偽滿洲映畫協會(簡稱滿映)發掘被聘為特邀演員,《蜜月快車》是她的銀幕處女作,剛剛踏入影視圈的她演技略顯青澀。 此後,她又相繼出演了《富貴春夢》、《冤魂復仇》、《白蘭之歌》等影片,且片中形象多為親日的中國女子。

1937 年正逢盧溝橋事件發生,滿映的影片宣揚刻意將李香蘭包裝成 “中國籍明星”,她憑出眾的形象和聰慧的天資,受到中國觀眾的喜愛,也成為日本所需要的親善使者。

1940年的《支那之夜》是李香蘭演藝生涯中最具爭議的一部。

她所飾演的中國女子桂蘭因在戰爭中失去雙親,而對日本人深惡痛絕。一次,日籍船員長谷哲夫將她從糾纏的日本醉漢手中解救下來,並將其接回家中照顧。從堅決抗拒到慢慢接受,桂蘭漸漸愛上了這個日本船員。後來,航行中的長谷哲夫遭遇中國軍隊襲擊,引得桂蘭甚是傷心,直至等到長谷哲夫平安返家。 

這部片在上海上映時刻意將片名改為了《上海之夜》,但可以想見這樣劇情的影片在當時的抗戰背景下,遭到了中國的強烈不滿。

1941年,李香蘭到台灣巡迴公演,“世紀之寵兒李香蘭來台” 的廣告標語掀起追星浪潮,台北大世界戲院的五場公演更是場場客滿。1943 年再次抵台並拍攝《莎韻之鐘》(サヨンの鐘)

從中國觀眾看來,一口流利京片子的李香蘭是土生土長的北京姑娘。但李香蘭卻為這個偽中國身份苦惱不已。 曾有記者在新聞發佈會後向她追問,既然是中國人,為何還要出演《支那之夜》這樣的辱國電影。立場尷尬的她不得不道歉息事寧人,1944 年乾脆辭職離開滿映。

1945 年 6 月日本戰敗前,李香蘭在上海大光明戲院舉行了首次個人演唱會“夜來香幻想曲”。日本投降後,李香蘭被控以漢奸罪罪名被中華民國政府逮捕。事後因證明了其為日本人的身份,得以無罪釋放。


1946 年 2 月她被遣返回日,以原名山口淑子繼續演藝事業,拍攝了《一生中最光輝的日子》、《熱情美人魚》、《人間模樣》、《醜聞》等影片,還錄製了在日本的第一張唱片,也就是電影《熱情美人魚》的同名原聲帶,並重新灌錄了日語版《夜來香》和電影插曲《東京夜曲》。

1950年代,她前往百老匯參加了歌舞劇《香格里拉》的演出。在好萊塢拍攝《東方》(Japanese War Bride)、《竹之家》(House of Bamboo) 等片,認識了卓別林,向其表達了對《舞臺生涯》的喜愛。得到卓別林授權後,她將電影插曲《永遠》灌錄了日文版,以及此後的中文版《心曲》。

1958年,她徹底退出演藝圈,冠以第二任丈夫大鷹弘的姓氏,安心做起了外交官夫人。

1974年她當選參議院議員,並到1992年為止連任三屆。

她留給現代最深的記憶莫過於《夜來香》、《何日君再來》這兩首歌,《夜來香》的誕生正是1944年其為京劇名旦黃桂秋錄製唱段工作期間的妙手偶得。黎先生曾將此作給周璿、龔秋霞、姚莉等大牌歌星試唱,卻均未能滿意。恰逢 24 歲的李香蘭到百代為新片錄製主題曲看到歌譜而最終成行。在當時卻被認為是日本侵略者麻醉中國國民的歌曲之一,被歸入“靡靡之音”。

《何日君再來》原是 1937 年電影《三星伴月》插曲,原唱為周璿,但因李香蘭的翻唱而走紅,當時也被認為是靡靡之音。

中國和日本正處於一個歷史上關係最緊張的關鍵期,她在這時辭世不知是否有何暗喻?


中國版無間道劇情差別


前幾天我在廈門有機會看到《無間道》後半段,當時我就在想中國政府可以容許這部電影「正不勝邪」的結局嗎?這個疑問吸引我繼續看下去,最後我發現《無間道》中國版和其他版本明顯有兩個不同,也就是說導演為了中國市場還拍了一些特別的片段。

在中國廣電總局「邪不勝正」的基本原則下,有兩點最大不同:

1。劉建明(劉德華)被老婆發現真面目之後,他沒有時間解釋,接著又必須接受陳永仁(梁朝偉)的談判邀約,中國版這時多了一段他錄音給老婆的談話:內容是他向老婆道歉,而且已經恢復他刪除的陳永仁(梁朝偉)個人警察資料

2。最後那場關鍵談判,剛開始人物、劇情、對白、槍戰劇情完全和海外版相同,但是劉建明(劉德華)一走出電梯並不是拿出警察證蒙騙警方,中國版則是劉建明(劉德華)直接舉手投降!!當然,電影也結束了!後面那場陳永仁(梁朝偉)的葬禮被全部刪除

呵呵

真是和諧的劇情。

2014年9月11日 星期四

Richard Kiel (1939~2014)


繼前幾天的「紅軍將軍」  Gottfried John 之後,又一個 007 James Bond 的對手「大鋼牙」辭世,身高 7'2" 可以在 NBA 打中鋒的 Richard Kiel 1970 年代末期在《海底城》(The Spy Who Love Me)、《太空城》(Moonraker) 裡飾演 James Bond 的敵人 Jaws,以壓倒性的暴力讓飾演 James Bond 的 Roger Moore 顯露出無力感,我最記得的一幕是 Roger Moore 躲在重鎖的車廂裡,「大鋼牙」Jaws 竟然攻破車廂殺進來!!!

Youtube : Jaws vs. 007 on a train, James Bond vs. Jaws on tram fight

「大鋼牙」Jaws  算是 007 影史上塑造得最成功的反派人物,1977 年《海底城》(The Spy Who Love Me) 初試啼聲,壞得徹底卻深受觀眾喜歡,話題性超過男主角本身,因此聯美公司決定讓他在兩年後的《太空城》(Moonraker) 再次出現。



除了最為人知的「大鋼牙」之外,Richard Kiel 作品還有《六壯士續集》(Force 10 From Navarone)、《蒼白騎士》(Palm Rider)、《飆風戰警》(The Wild, Wild West) 、《高爾夫球也瘋狂》(Happy Gilmore),以及《陰陽魔界》(The Twilight Zone),私底下 Richard Kiel 卻是個非常隨和的人,拍過不少公益廣告,我記得在 1980 年最紅的時期還曾經來台灣訪問。

他的 FB 登過這段話證明我的記憶應該沒錯

During an interview with the Merced Sun-Star, Kiel said playing Jaws in the James Bond movies led to many roles. "We made movies in Taiwan, Hong Kong, Yugoslavia, all over the world," he said. "I made commercials in Japan, France. It was good for the family. I took my wife and kids with me everywhere I went."

2014年9月6日 星期六

Gottfried John (1942~2014)


1995 年在 007 系列電影《黃金眼》(Golden Eye) 裡飾演紅軍 Grigorovich Ourmov 將軍的 Gottfried John 因癌症去世年 72 歲,Gottfried John 不是大家所想像的蘇俄人,而是生於東普魯士地區的德國人,這部片裡他的外表和個性鮮明留給觀眾深刻的印象。

Gottfried John 60 年代就開始在德國電影裡演出,70 年代受到導演 Fassbindar 賞識在他多部作品裡飾演第 3, 4 號的配角,直到上述在《黃金眼》(Golden Eye) 裡的醒目演出之後,也開始跨足進入英語電影,例如 Russell Crowe 主演的《千驚萬險》(Proof of Life) ,甚至在中資拍攝的《拉貝日記》(John Rabe) 裡也插了一角。


2014年8月25日 星期一

Richard Attenborough (1923~2014)



英國老牌演員兼導演 Richard Attenborough (中譯:李察艾登布祿)去世,年 91 歲。

他年紀雖大在年輕一輩的影迷裡知名度卻相當高,莫過於 1993 年他 70 歲時客串演出熱門賣座鉅片《侏儸紀公園》(Jurassic Park) 裡的園長一角,他的代表造型深植在現在 40 歲以下的影迷裡,此一「無心插柳」的演出使得他的名氣超過許多跟他同輩的老演員。如果今天你是用《侏儸紀公園》(Jurassic Park) 裡的老園長來幫他蓋棺論定的話,代表你不了解之前 95% 的 Richard Attenborough。

Steve McQueen, Richard Attenborough
Richard Attenborough 出身英國舞台劇演員裡比 Alec Guinness, Jack Hawkins, Anthony Quayle 那一輩小十歲,和 Richard Burton, Peter Seller 大約同齡,比 Peter O'Toole, Michael Caine 大了約 10 歲,Richard Attenborough 1942 年二戰時期就開始參與電影演出,40~50 年代末期 Richard 的演出一直侷限在成本比較低的英國電影裡,漸漸從配角爬到第一二號主角的地位,1963 年參加英美合作的大堆頭電影《第三集中營》(The Great Escape),Richard Attenborough 的舞台才擴展到美國市場來。

1965~1966 年他跟著福斯公司來台灣拍攝《聖保羅砲艇》(The Sand Pebbles) 一片,這部片的故事另有詳細說明,Richard 也因此在台灣住了將近半年,很多年輕影迷不知道侏儸紀公園園長曾經來台!

Richard 到了美國之後拓展人脈,另外也演了《杜立德醫生》(Doctor Dolittle)、《鳳凰劫》(The Flight of the Phoenix) 等。Richard Attenborough 進入影壇就有意轉向導演領域工作, 60 年代末將重心漸漸轉向導演方面,首作《年輕邱吉爾》(Young Churchill) 評價還算不錯,讓他更放心將重心轉向這一途

1977 年的大卡司戰爭電影《奪橋遺恨》(A Bridge Too Far) 算是他 70 年代的代表作品,有趣的是不知刻意還是一時戲癮發作,他模仿英國前輩 Hitchcock 在片中客串無對白的路人角色,不過被我抓到了。

1982 年他拍攝最為人知的代表作 ~ 傳記電影《甘地》(Gandhi),這裡面有個小故事是:Richard Attenborough 1965 年來台灣演出《聖保羅砲艇》(The Sand Pebbles) 時就刻意向名導 Robert Wise 學習導演枝節,不吝於告訴同行來台的美國女演員 Candice Bergen,Richard, Candice 兩人私下成為好友,17 年後《甘地》(Gandhi) 開拍前 Richard 循此前緣邀請 Candice Bergen 演出片中戲分最重的英國女記者一角。《甘地》大獲成功一舉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以及最佳導演之後,Richard Attenborough 接續執導的知名作品還有《哭喊自由》(Cry Freedom) 、《卓別林傳》(Chaplin) 、《影子大地》(Shadowlands) 等 。

1990 年之後 Richard Attenborough 體力不佳就不再謀求大成本電影的導演工作,反倒是回頭在《侏儸紀公園》、《伊莉莎白》裡客串演出。Richard 晚年最大的缺憾就是他女兒和外孫在 2004 年南亞海嘯時喪生,2008 年時 Richard Attenborough 嚴重跌傷一度昏迷更直接影響了他最後幾年的健康。


2014年8月14日 星期四

Lauren Bacall (1924~2014)


資深女明星 Lauren Bacall 中文常翻譯為 "洛琳白考兒" 以 90 歲之齡辭世,Lauren Bacall 崛起於二次大戰晚期,她雙親都是來自東歐猶太移民第二代,她的外型算是戰後黑色電影 (Film Noir) 浪潮那一代的「蛇蠍女人」之一,當時僅 20 歲出頭的 Lauren Bacall 比起兩大蛇蠍皇后 Joan Crawford (1905~1977),  Barbra Stanwyck (1907~1990) 整整算小了一輩,算是蛇蠍女裡最年輕卻又活最久的,我定義為碩果僅存的黑色偵探電影 (Film Noir) 浪潮「蛇蠍女」

關於 Lauren Bacall 另一個重點是她 1945 年 21 歲就下嫁她出道合作的第一個男星,也就是年紀可以當她父親的 Humphey Bogart (1899~1957),這段婚姻 12 年後隨著 1957 年 Bogart 去世劃下句點,數年後她第二段婚姻嫁給演過《狂沙十萬里》 (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的 Jason Robards,隨著 Humphey Bogart 死後評價逐漸升高被選為 AFI 100 大男明星第一名,讓「Humphey Bogart 遺孀」壓倒性成為 Lauren Bacall 後半生被標注的記號,她和 Jason Robards 的故事反而沒多少影迷記得。

Humphery Bogart, Lauren Bacall

看了 IMDb 她晚年仍熱衷在各部電影裡客串演出,都算是玩票性質吧,不記得有很話題性的演出,我對她最深印象就是兩部黑色電影:一是她的出道之作,她被亡徒 Humphey Bogart 勾引的《逃亡》(To Have an Have Not) ,另一部是除了 Humphey Bogart 再加上 Edward Robinson 合演的《蓋世梟雄》(Key Largo) ,或許再加上她中年期演的大堆頭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願嫁金龜婿》(How to Marry a Millionaire) ,《風流記者》(Designing Woman)。


Lauren Bacall 1988 年曾經應邀來台參加金馬獎頒獎典禮,1988 年算是剛解嚴時,當年新聞局有向美國示好之意,純屬大拜拜行為,後來似乎也沒多少人記得。

2014年8月12日 星期二

Robin Williams (1951~2014)


近 20 年相當活耀的美國男明星 Robin Williams 生命在他演藝的高峰期嘎然劃下句點,雖然只拿過奧斯卡最佳男配角,Robin 和半年前辭世的影帝 Philip Seymour Hoffman (1967~2014) 比較起來:人氣、親和力、知名度和留在影壇的成績均更勝一籌,他的知名作品有《早安越南》(Good Morning, Viet-Nam)、《睡人》(Awakenings)、《虎克船長》(Hook)、《春風化雨》(Dead Poets Society)、《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野蠻遊戲》、《窈窕奶爸》、《善意的謊言》、《奇幻城市》,留下了多少讓人深刻的經典角色!

他說過一句名言「古柯鹼是上帝警告你賺了太多錢的方式」,加上長期困擾他的憂鬱症,為今天的不幸事件種下了遠因,就像一首國語歌的歌詞提到的:演喜劇的人都是最後把悲傷留給自己。

我對他演出印象最深刻是《春風化雨》(Dead Poets Society) 裡的高中老師,還記得我和同學在台南看午夜場,他的啟發性教育卻引發一位富二代學生的家庭革命,學生不願按父親安排的途徑發展,父子口角後導致想不開的兒子開槍自殺,強勢的學生家長根究原因要求學校開除他,而他離開班級時卻發生了令人想不到的結局,算是我看電影史上算相當有記憶的一幕。

就用這個結局的 Youtube 影片來懷念他吧!

2014年7月21日 星期一

James Garner (1928~2014)


演過《櫻花戀》(Sayonana)、《第三集中營》(The Great Escape)、《超級王牌》(Maverick)、《墨菲羅曼史》(Murphy's Romance) 等電影的老演員 James Garner 因自然因素辭世,年 86 歲。


James Garner 在 1950 年代以電視劇《Maverick》成名,不過當年美國的電視劇我們沒有機會看到,這幾年只能聽美國佬敘述誰如何如何?但是一跨足電影就傳到冷戰時期的亞洲來了,《第三集中營》(The Great Escape) 裡他飾演規劃逃亡的 Hendley,不忍心丟下眼睛視力不佳的好友 Donald Pleasance ,讓他的逃亡過程坎坷不平,最後終究被德軍追回,但是 James Garner 在片中戲份相當重,IMDb 上面排行僅次於 Steve McQueen。

他在年輕一輩裡最知名的演出莫過於跟 Judy Foster, Mel Gibson 合演的喜劇西部片《超級王牌》(Maverick),印象深刻,後來才發覺這片名就有點向他致敬的涵義了。


2014年7月16日 星期三

Lorin Maazel (1930~2014)


知名指揮家 Lorin Maazel (1930~2014) 以 84 歲之齡病逝,對他印象最深的幾件事,一是他是音樂神童出身,二是他很有個性,1989 年 Herbert Von Karajan 去世時,Maazel 自詡為柏林愛樂 BPO 最佳接掌人,結果委員會卻宣布前不久去世的 Claudio Abbado 接任,Maazel 立刻撕毀接下來跟 BPO 新年度的合作計畫,能夠格這麼幹的真的沒幾個!

第三件事就是前面介紹過的北韓破冰之旅

Lorin Maazel wiki


2014年6月28日 星期六

十九世紀的土地開發糾紛~狂沙十萬里 1968



Sergio Leone 1966 年拍完鏢客三部曲 (The Man With No Name Trilogy) 裡評價最高的《黃昏三鏢客》(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之後,毫無疑問,他風格獨特的通心粉西部片 (Spaghetti Western) 已經獲得了美國電影市場接受,讓美國八大公司從懷疑嘲笑轉為肯定,聯美 (United Artists) 公司首先提出方案邀請 Sergio Leone 拍攝一部西部片,提出演員可選擇人選有 Charlton Heston, Rock Hudson, Kirk Douglas 卻遭 Sergio Leone 拒絕!Sergio Leone 選用演員的邏輯和美國 John Ford 之類的傳統派系不同,Leone 不遵循好萊塢的一線明星市場秩序,回頭看他在鏢客三部曲重用的 Clint Eastwood, Lee Van Cleef, Eli Wallach, 都是不可能被 John Ford, Fred Zinnermann, John Sturges 選上當一二號男主角的人物。

Paramount 提出《黃昏三鏢客》四倍預算的 500 萬美元邀請 Leone 拍攝新片,聰明的 Paramount 唯一條件是送上 Leone 最喜歡的老牌演員 Henry Fonda,Henry Fonda 當時已經 63 歲,從 1960 年開始漸漸只能接一些戲份比較不重的低成本劇本,參與《最長的一日》(The longest Day)、《坦克大決戰》(Battle of The Bulge) 也只能演個戲份輕一點的資深軍官,突然又要回頭和一個異國導演合作 20 年前流行的西部片,自己也萌生猶豫,不過剛剛與 Sergio Leone 合作《黃昏三鏢客》的好友 Eli Wallach 大力勸進說服了他。

Henry Fonda, Charles Bronson
Claudia Cardinale, Jason Robards

新片《狂沙十萬里》(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最重要的男主角 Harmonica 一角在 Clint Eastwood 拒接之後,Sergio Leone 找來心裡內定的第二號人選~剛在英國拍完《決死突擊隊》(The Dirty Dozen) 的 Charles Bronson 演出,Sergio Leone 又提拔了在影壇只能算 C 咖的電視演員 Jason Robards 演出另外一個戲份相當重的流浪漢 Cheyenne,跟前面三部曲最大的差異是這部片有一個貫穿全片的女主角,她片中角色是一個從法屬 New Orlean 洗盡鉛華下嫁到西部的法裔女子,Sergio Leone 挑選 1963 年已經在義大利演過 Fellini 名片《8 1/2》的 "CC" Claudia Cardinale 主演。

義大利籍的 Sergio Leone 卻熟讀十九世紀美國南方史,把《狂沙十萬里》故事設定在 1865 年之後太平洋鐵路所引發的一個小故事:

愛爾蘭移民 McBain 看上橫渡美國的太平洋鐵路預定路線將經過一個小地方叫 Sweet water,這是極少數有足夠水源的駐點,他洞燭機先買地住下並準備未來在這裡經營車站服務,同樣的,地方房產大亨 Morton 也看到這樣的商機卻晚了一步,因此 Morton 花錢雇用知名的惡煞 Frank (Henry Fonda) 殺掉 McBain 全家並試圖嫁禍給剛越獄的知名惡棍 Cheyenne (Jason Robards)
從大都市 New Orlean 洗盡鉛華趕來卻遲到的 McBain 未婚妻 Jill (Claudia Cardinale) 成了寡婦卻不輕易向惡勢力投降,拒絕房產大亨的各種軟硬招降方法,除了自己堅強的個性之外,身邊也出現了兩個為了己身立場而間接支持她的外來人,一個是想殺 Frank 復仇的 Harmonica (Charles Bronson),一個是之前遭嫁禍的 Cheyenne ,反倒是 Frank 發現土地利益遠超過他行兇所能及,回過頭來跟跛腳的 Morton 起了內鬨,接下來就是你想像的:Frank 綁票 Morton 強暴 Jill 讓她徹底死心後親自介入土地拍賣會,再以黑社會力量圍標。。。
Harmonic 阻止圍標的發生幫失望的 Jill 留下土地,並協助 Frank 度過下屬的叛變謀殺,Harmonic 看似不合邏輯的行為其實中心思想只有一個 ~ 他要親自手刃曾經殺害兄長的 Frank,而殺人無數的 Frank 早已不記得眼前這個怪人曾經跟自己有過節的人,最後的對決裡 Harmonic 拔槍殺了已顯老化的 Frank,死前看到 Harmonic 的口琴才想起他是誰。 

這樣的劇本像不像台灣常發生的拒絕拆遷或是政府徵收後從中獲利的故事?




Sergio Leone 仍然不改前面三部曲的延續自 30 年代的歐洲電影風格,刪掉不需要的對白,盡量讓表情讓眼神說話,讓觀眾自己去拼湊劇情,我在想就是因為如此,所以總是需要夠多的人生歷練才能讓 Leone 看上成為能減少言詞用表情演戲的演員。

由好萊塢出資的《狂沙十萬里》跟前面的三部曲最大不同是擁有充足的預算,Sergio Leone 花了更多預算在考證並重現 19 世紀西部開拓史的真實面貌,對於火車站、建造鐵路的現場、兼營旅館的酒吧、民家家具、私人火車內部,考證遠比 30~60 年代的任何一部美國本土西部片還要考究,精緻程度比起預算短缺的三部曲更讓觀眾不得不相信這才是真正的 "Once Upon  A Time"!不像美國式西部片酒吧跟現代的比起來就只差個日光燈而已!

跟前面三部曲比起來,這部片拍攝地點以美國境內的 Arizona 取代 Sergio Leone 孰悉的西班牙,發音也從義大利語改為英語發音,這樣應該是符合美國片的要求,有趣的是《狂沙十萬里》完全沒有獲奧斯卡的任何一項提名,現在回首看《狂》片每一個取景信手拈來盡是攝影藝術之作,就像不知名酒莊的作品數十年後才得更多品酒者的肯定,我記得在 1980 年代那個工廠化的年代想起《狂沙十萬里》第一直覺是 Ennio Morricone 所作的配樂,反倒是劇情較少引起討論, 21 世紀現代人察覺藝術品的稀缺和流失危機,再回首《狂》片各種新的正面評語開始後知後覺的湧入

  • Time named 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as one of the 100 greatest films of the 20th century.
  • In They Shoot Pictures, Don't They's list of the 1000 Greatest Films, 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is placed at number 62.
  • Total Film magazine placed 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in their special edition issue of the 100 Greatest Movies.
  •  In 2008, Empire held a poll of "The 500 Greatest Movies of All Time", taking votes from 10,000 readers, 150 filmmakers and 50 film critics. "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was voted in at number 14, the highest Western on the list.



我再度提出翻譯電影配樂史時,從 1998 年 New Yorker 雜誌上看到的一句話:

一部成功的電影就像一座完美的中世紀的哥德式大教堂,劇情、剪輯、佈景、音樂、演技等,每個細節都是值得品味令人讚賞不已的藝術品,就像過去的《迷魂記》(Vertigo)、《教父》(The Godfather)、《狂沙十萬里》(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唐人街》(Chinatown)。 

如我要我挑選《狂沙十萬里》的缺點那就是劇情太過單純,從開始沒多久觀眾就可推測出後面即將上演的復仇戲碼,導演 Sergio Leone 應對方法是將步調放慢,加進許多小細節,舉例來說,一開始三人在車站等待 Harmonic 到達的橋段刻意增加了囚禁站長、蒼蠅擾亂等細節竟然能長達 10 分鐘之久!在營造 Henry Fonda vs. Charles Bronson 的最後決鬥之前,如果把聲音拿掉,實際上這是一部對談多又冗長的電影,不過這些缺點卻被 Ennio Morricone 傳世經典級的配樂所巧妙掩蓋了,Ennio 用口琴代表 Harmonic 的出現,輕鬆的哨子聲代表面惡心善的 Cheyenne,女高音聲代表哀傷的 Jill,懸疑性的打擊樂象徵 Frank 幫派的出現,減少延續自廣播那種話劇性的敘述,讓觀眾自己用眼睛和耳朵隨著劇中人物冒險前進。這部片能夠被認為是 "值得品味令人讚賞不已的藝術品",Ennio Morricone 毫無疑問是第二號大功臣!

關於《狂沙十萬里》配樂我 2007 年另有專文介紹,現在回看顯得不足,有機會再另外補強。


參考:Gabriele Ferzetti (1925~2015)


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

Eli Wallach (1915~2014)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演出時間超過 60 年,在好萊塢的年鑑表合作對象上到 Clark Gable, Marilyn Monroe, Edward Robinson, Steve McQueen, Audrey Hepburn 下到 Kate Winslate ,現存最高齡的男明星 Eli Wallach 以 99 歲高齡辭世。

Eli Wallach and Marilyn Monroe


1915 年生猶太裔波蘭移民的 Eli Wallach 取得歷史碩士學位後正逢二次大戰徵召入伍,Eli Wallach 退役後已 30 歲才憑興趣決定進入演藝界,由 Tennessee Williams 的舞台戲起步再踏入電視界,有趣的是電影業開始萎縮的 60 年代初卻是 Eli Wallach 開始機運轉強時,1960 年獲得機會參加《亂點鴛鴦譜》(The Misfit) 和 Clark Gable, Marilyn Monroe, Montgomery Clift 一起演出,當年另一部一鳴驚人的作品是跟 Yul Brynner, Steve McQueen, Charles Bronson, James Coburn, Horst Buchholz 等一群新人演出的《豪勇七蛟龍》(The Magnificent Seven) ,Eli Wallach 回憶錄提到他希望能演出戲運最重卻年紀最輕的 Chico 角色卻不如願被安排去演反派的墨西哥人首領 Calvera,Chico 角色由德國新人 Horst Buchholz 演出。

Eli Wallach / Godfather 3
現在回顧 Eli Wallach 的演出史曾經在《偷龍轉鳳》(How to Steal a Million)、《神偷大劫案》(Seven Thieves)、《一代豪傑》(Lord Jim)、《麥坎納淘金記》(MacKenna's Gold) 多部知名電影飾演三四號角色,合作交手過的前輩明星不計其數,但是這對他的意義不大,他一直希望能獲伯樂欣賞裡擔綱演出男主角。

直到 1966 年機會終於來了!義大利導演 Sergio Leone 邀請他在《黃昏三鏢客》(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裡飾演 "Ugly" Tuco 的角色,他雖然掛名第三,但是劇本主軸是循著他前進,他的戲份重量超過 Clint Eastwood, Lee Van Cleef 兩人,有一段他遭嚴重虐待後受重傷,後來被押送時從火車上逃出將曾經虐待他的北軍士兵重擊致死那一段,是我挑選電影史上最令人血脈賁張的復仇片段!

Youtube : Tuco Escape From Train !

擁有歷史學碩士的 Eli Wallach 晚年氣質很適合飾演老謀深算的角色,被 Francis Ford Coppola 看上在《教父第三集》(The Godfather Part-3) 裡演詐騙讓 Michael Corleone 心臟病發差點致死的老狐狸 Don Altobello,算是他晚年的代表作品,2006 年他出了一本回憶錄 The Good, The Bad and Me,我也買了一本!不過現不在身邊無法進一步詳述。

回顧 Eli Wallach 的一生發現他竟然從未被奧斯卡提名,因此影藝學院在 2010 年頒給他一座終生成就獎。



2014年6月18日 星期三

Carla Laemmle (1909~2014)


曾經參與 1931 年恐怖片始祖《吸血鬼》(Dracula) 演出的女星 Carla Laemmle 在 12 日以 105 歲之齡辭世,Laemmle 這個猶太裔德國姓氏非常敏感,因為環球電影公司 Universal Studio 創辦人 Carl Laemmle (1867~1939) 正是他父親 Joseph 的哥哥。

當時老萊塢有句話:

"Uncle Carl Laemmle, He has a very large faemmle"

諷刺 Carl 喜歡優先雇用自己親戚,Carla 算是受益者之一。

Carla 從默片時代 1925 年 16 歲就開始在電影裡客串不掛名的小角色,到了 1939 年一直沒有闖出一片天就漸漸退出了影壇。

如果接下來 Carla 像平凡美國婦女一樣過完一生,那她早就被電影圈淡忘了,然而 Carla 特殊的出身加上過人的生命力讓她在 2009 年度過 100 歲生日時又引起了注意,有趣的是竟然是 Tyrone Power 的孫子想到找她在電影裡客串演出,從 IMDb 的計算方法看來她的演藝生涯將長達 89 年 (1925~2014)!前不久才說 Mickey Looney (1920~2014) 剛創下的 85 年紀錄很難打破,結果兩個月後就被破了!

Actress Carla Laemmle, a link to Hollywood's past, dies at 104


2014年6月17日 星期二

Gregory Peck 和兩岸的關係

Gregory Peck (1916~2003) 在 2003 年去世,我寫明星 R.I.P 卻是從 2004 開始,沒有機會好好談談這位離開電影仍具新聞話題的一代巨星,2013 年我派駐到中國大陸之後,發現中國對好萊塢老電影在 1950~1979 之間有一段空白期,無緣享受包括 Gregory Peck 那一代眾演員的精彩演出。

那~即使 1949 之前中國戰亂不止,能夠在 40 年代給中國老一輩影迷留下深刻印象好萊塢影星也相當有限, 其中一位是《君子協定》的 Gregory Peck,台灣翻譯為「葛雷哥萊畢克」,香港翻譯為「格利哥利柏」,中國大陸翻譯為「格利高里派克」,例如 40 年代的女演員江青就非常喜歡 「格利高里派克」Gregory Peck,特別是他 1945 年和 Greer Garson 合演的《空谷芳草》(The Valley of Decision),文革時期外面喊著「剷除一切毒草」,江青自己卻躲在房裡看「內參片」~上海電影製片所特別為她專人配音的 35 mm 電影膠卷,當 1987 年  71 歲的 Gregory Peck 還能夠以好萊塢大使的身份訪問北京、上海,掀起了一陣中國 40 年代女影迷懷舊風,當時已遭終生囚禁的江青若知道此訊息不知感受如何?


1941 年二次大戰爆發,大多數男明星必須接下徵召令從軍,這時影壇需要一批補充新血的年輕男星,出身愛爾蘭裔貧苦移民家庭 1943 年因脊椎受傷免服兵役的「年輕男星」Gregory Peck 出道時星運甚差,曾經和 RKO, Warner Bros. 兩公司簽約卻只能演出龍套角色,人沒有出名不說,倒是藝名還被批評太類似 Gary Cooper 想趁機拉抬身分。

1944 年福斯公司以真人神父 Francis Chrisholm 在中國傳教故事為劇本拍攝的《天國之鑰》(The Keys of the Kingdom) ,就遇到前面敘述的問題,原先鎖定的男主角候選人 Henry Fonda, Tyrone Power, Victor Mature 都因為從軍令無法演出,只好大膽試用年僅 28 歲的 Peck 來演老神父的一生,偏偏 Peck 令人驚艷的演出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雖然輸給了《失去的周末》裡表現更佳的 Ray Milland,原先就考慮要簽下他的獨立製作人 David Selznick 立刻行動簽下 Gregory Peck 主演《亂世佳人》之後最大的投資案《太陽浴血記》(Duel in The Sun) 以及替代英國男星 Laurence Olivier 主演《淒豔斷腸花》(The Paradine Case)。

Roman Holliday, 1953
戰後電影工業的復興期,產生了大量年輕男明星的需求,Glenn Ford, Burt Lancaster, Kirk Douglas, Rock Hudson, Mongomery Clift, Tony Curtis, Marlon Brando, Robert Mitchum 也因此被發掘了,其中 Gregory Peck 算是星運比較突出的一位,他的眼神被認為可以演亦正亦邪的角色,戲路不受侷限,除了《天國之鑰》(The Keys of the Kingdom) 之後,接下來 46 年的《鹿苑長春》(The Yearling)、47 年的《君子協定》(The Gentlemen's Agreement)、48 年的《晴空血戰史》(Twelve O'Clock High) 又連續三年被提名奧斯最佳男主角,這時才 32 歲的 Gregory Peck 除了瀟灑的外表、迷人的風度之外,已經是獲肯定的演技派男明星了,除了這些提名作品之外,還有幾部黑色電影作品《意亂情迷》(Spellbound)、《淒豔斷腸花》也完成於這段時期。

Gregory Peck 雖在 1949 年之前就以驚人的成績獲得肯定,1950 年初卻陷入了渾沌期,當時的主流是即將主導 50 年代的高成本古裝鉅觀電影,卻明顯跟 Gregory Peck 不對盤,他轉投入寄以厚望的西部片領域《槍手》(The Gunfighter) 票房成績不佳,推辭掉的劇本《日正當中》(High Noon) 卻成為經典鉅片,

當時西部片由幾家獨立公司把持,他得到一個結論是:

西部片的生態和市場都有別於其他電影,倚賴國內市場且講究輩分和出身,A 咖就是 John Wayne, Gary Cooper, Henry Fonda, Randolph Scott, James Stewart, Joel McCrea,40年代末期出道的年輕人 Charlton Heston, Burt Lancaster, Kirk Douglas, William Holden, Robert Mitchum, Robert Ryan 以及 Gregory Peck 按輩分排排站都只能算是 B 咖。

1953 年正值以古羅馬為題材的鉅觀電影 (CinemaScope) 崛起的年代,Gregory Peck 外型卻被認為不適合演出古裝電影,有句名言「危機就是轉機」,1952 年名導演 William Wyler 邀請 Gregory Peck 直接到羅馬,找他和默默無名的英國女演員 Audrey Hepburn 拍攝一部低成本的現代喜劇片《羅馬假期》(Roman Holiday),60 年後來看,這部電影反而成為 Gregory Peck 代表作之一,讓他的市場跳離美國進入歐洲,1954 年被選為全美國最受歡迎的男明星!Gregory Peck 是個紳士,我從原文書上從未看到他和 Audrey Hepburn 之間有任何愛戀關係!對 Gregory Peck 而言 1952 年羅馬之行認識最重要的女人不是 Audrey Hepburn 而是後來的第二任妻子 - 法國記者 Veronique Passini (1932~2012),曾經同行的第一任妻子 Greta 憑著女人的直覺看出 Gregory, Veronique 之間的不尋常關係,兩人回美國後分居後在 55 年底離婚,Gregory Peck 果然迎娶 Veronique 婚姻關係一直延續近 50 年到 Gregory 去世那一天。

To Kill a Mocking Bird 劇照

過去多次提到 1950 年代末是電影產業即將轉弱的關鍵期,慎選劇本的 Peck 在 50 年代末又留下了《白鯨記》(Moby Dick) 、《錦繡大地》(The Big Country)、《六壯士》(The Guns of Navarone) 等名作,進入 60 年代後電影業正式進入陣痛期,在電視和外國電影夾殺之下,低成本電影能提供的演出機會大不如前,之前享盡聲名的星星們所能適應就是將重心轉向電視或是退出,像叛逆的 Marlon Brando 移居大溪地化身為反殖民鬥士,Gregory Peck 在 1962 年演出他畢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低成本的《梅崗城的故事》(To Kill a Mocking Bird),他飾演不懼地方勢力為黑人辯護的律師 Finch,並且被提名已經 13 年沒有入圍的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在那個種族議題嚴重的時代 Gregory Peck 在各種考量下當選最佳男主角,傷感的是~他打敗了原先最被看好的《阿拉伯的勞倫斯》 Peter O'Toole,回顧起 Peter O'Toole 八次提名史,最令人扼腕的就是這一次。

不過對關注社會議題的 Gregory Peck 來說以律師 Fitch 角色反而是一種壓力 ,他一向偏左關心弱勢族群的立場漸漸被民主黨看上,曾經想提名他競選加州州長,1960 是一個反叛的年代,51 歲主張反越戰的 Peck 在 1967 年被反戰主流的好萊塢選為美國演藝協會主席,1968 年 4 月黑人人權運動律師 Martin Luther King 遇刺,奧斯卡獎頒獎典禮時他宣布捐獻美金 100 萬給 Martin Luther King ,直到今天關心社會議題的男女明星們 George Clooney etc還是常常提到 Gregory Peck 的大名 

美國制度有趣就在此,Gregory Peck 即使當上了影藝協會主席,如果空閒仍繼續接合約演出,回顧 1969 年的《麥坎納淘金記》(MacKenna's Gold) 片裡被 Omar Sharif 一路毒打的竟然就是「影藝協會主席」,接下來他到香港和台灣拍攝《主席》(The Chairman) 一片,這個完整故事我另有其他文章說明了,從《主席》之後幾部 Peck 的電影賣座不佳,導演 John Sturge 認為世代交替使然,戰後年代明星已略顯過氣,反倒是年輕的 Steve McQueen, Dustin Hoffman, Robert Redford, Jack Nichoson 時代來臨了。

不再將演藝工作視為重心之後,民主黨立場偏左的 Gregory Peck 一向對毛澤東和紅色中國有很大的興趣,最近公布的 1980 年代美國國務院資料顯示,同樣演員出身的共和黨總統 Ronald Reagen 政府想利用 Gregory Peck 在中國老一輩影迷心目中的地位向中國民眾示好,因此派遣 Gregory Peck 在 1987 年 9 月訪問中國,Gregory Peck 立刻成為中國影迷心目中第一號的外國影帝,老一輩記得他在 49 年之前演的《君子協定》那幾部片之外,年輕一輩透過盜版錄影帶看到他的代表作《羅馬假期》,更聯想到他 1944 年在《天國之鑰》演的中國神父角色,更曾經在二次大戰期間私下捐款給宋慶齡主導的 China Defense League (宋慶齡在香港發起的保衛中國同盟),如此加乘效應之下很難不對他有好感。

Gregory Peck to Beijing 1987 
1998 年中國上海影視廠甚至想邀請 Gregory Peck 和老牌女演員趙麗蓉合演一部《嘿,佛蘭克》,不過我可以想像已經不太樂觀了!

1990 年代 Gregory Peck 最後兩次演出只是在他孰悉的劇本裡做客串性的演出,一次是1991 年在 Robert De Niro 主演的新版《恐怖角》(Cape Fear) 客串律師角色,戲份很少,一次是 1998 年在電視版的《白鯨記》(Moby Dick) 客串神父一角,老影迷看到這兩條新聞都會露出會心微笑,這兩部片都是 Gregory Peck 年輕時曾經擔綱任男主角的動作片,晚年無力再挑大樑,只好在裡面客串一下聊表戲癮。

回想他 90 年代末期的健康近況就知道, 1998 年82 歲的他很難道生地不熟的演出戲份偏重的男主角。

我印象是 1997 年奧斯卡頒獎典禮找來一大群老牌得獎者排排坐,當介紹到 Gregory Peck 時,即使台下以年輕影迷為主,仍然爆出了明顯比別人更大的歡呼聲,除了他的公益事蹟,算一下代表他的 Lawyer Fitch, 白鯨記裡的固執船長 Captain Ahab, 羅馬假期的男記者, 鹿苑長春裡的農夫, 君子協定裡的猶太人 Philip Green .........想想有誰可以留下那麼多個角色給後人呢?


2014年6月9日 星期一

《黃牛慘案》 1943


我猜測 1943 年二次大戰期間拍攝 The Ox-bow Incident 這部低成本製作的西部電影後來應該沒有在中國大陸或台灣上映,近年來中文翻譯片名相當紊亂有《龙城风云》、《黃牛慘案》、《無法無天》三種,國內早期介紹 Henry Fonda 的文章,提到這部電影也直接用英文寫片名。

最近幾年隨著台灣對於廢除死刑的看法分歧,這部知名度不高被嚴重低估的西部老片,在 IMDb 上獲得 8.1 分的高評價,劇情簡單片長僅 75 分鐘,卻值得拿來當台灣高中生的公民教材。

這部片 1942 年暑假在炎熱的內華達沙漠區拍攝一個月內殺青,由當紅的 Henry Fonda 加上兩位生涯還處於青澀期的男明星 Dana Andrews, Anthony Quinn 聯合主演,有趣的是三年前在《怒火之花》(The Grapes of Wrath) 裡飾演 Henry Fonda 慈祥母親的 Jane Darwell 在這裡降一級飾演和 Henry Fonda 同輩的女牛仔!

附帶一提的是 1942 年適逢盟軍戰爭的低潮期,美國也下達了第二波的徵兵令,37 歲的 Henry Fonda 拍完這部片後也上海軍驅逐艦當兵去了。

《黃牛慘案》這部成本不高的西部片,重點在劇情,很多佈景都只有 B 級電影的層級,片中有一位戲份不多的美豔女主角也找來金髮 B 級片豔星 Mary Beth Hughes (1919~1995) 主演。

電影的劇情非常簡單,1885 年夏天在內華達州的沙漠熱浪讓整個小鎮顯得死氣沉沉,所有的人只能躲在酒吧裡喝啤酒打牌渡過漫長的白天,這個小鎮繞來繞去就是那幾個熟人,多年下來彼此間都摸透了,沒有什麼秘密,沒有什麼新話題,沒有什麼新人加入,彼此熟悉到對白都可以用眼神取代了。

這些人渴望改變,渴望有個刺激的事情做做!!!

終於機會來了~大牧主 Kinkaid 家工人傳來消息說有人殺人越貨偷牛還殺了他們家牧主 Larry Kinkaid,小鎮上牛仔們突然都關心起 Kinkaid 家躍躍欲試,自發性備槍備馬想在這漫長無聊的炎夏表現一下以消磨時間,個性倔強的警長 Tetley 一心想訓練個性善良的兒子接班,如此考量之下,警長不顧法官阻擋堅持要率眾為牧主復仇,剛抵達小鎮的外來人 Henry Fonda 當然也加入獵兇的自發隊伍。

Anthony Quinn _ Dana Andrews_ Henry Fonda _ Frank Conroy _ Jane Darwell

這幫人在路上找到了正在休息的趕牛群三人,貌似斯文的 Dana Andrews, 墨西哥裔的 Anthony Quinn 以及一名老者,牧主家鑑定認為牛群屬 Larry 家所有,Dana Andrews 表示直接向 Larry 購牛卻不受採信,反倒是途中熟悉槍法的墨西哥人 Anthony Quinn 偽裝成聽不懂英文後又試圖逃跑,此舉更讓警長等人更相信自己的判斷,即使法官攔阻,小鎮上所有的牛仔認定罪證確鑿,人頭投票之後「先斬後奏」宣判將三人處以絞刑!Dana Andrews 被絞死前要求寫遺書給剛新婚的未婚妻,甚至還被這些人揶揄,數年後在鉅片《十二怒漢》裡說服了多數人挽救一條生命的 Henry Fonda 在這部片裡根本沒有時間表現,只能被動的收下 Dana Andrews 的遺書,目睹未經正式審判的私刑發生。

當大家達成任務返回城鎮途中,眾人卻發現牧主 Larry Kinkaid 根本毫髮無傷還跟大家親切打招呼!?

那 Kinkaid 家工人最早的消息是怎麼來的?後來衍生的懷疑、判決、投票、處決流程只是一群受熱浪侵襲的遊民在「疑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斧也。」的主觀認知下猜測出來的?代價就是三條無辜的生命。

帶頭的警長本以為這可以教個性善良的兒子增長見識成為男人,犯錯後在兒子的冷嘲熱諷下舉槍自殺,其他人呢?可以想見必然開始找理由開脫,故作無辜狀低調躲過這段陣痛期。

這樣的故事,套入還是非常傳神!如果你我是 Anthony Quinn 會不會做出跟他類似的動作?我的答案是:會!但是此舉卻招致更多的懷疑,只能說當「竊斧論」周邊配合條件成熟時,即使有證據的真理卻往往擋不住愚蠢的羊群行為。

我注意到後來演過《希臘佐巴》、《阿拉伯的勞倫斯》、《大路》、《梵谷傳》、《六壯士》等名片拿過兩座奧斯卡金像獎的安東尼昆 Anthony Quinn (1915~2001) 年僅 24 歲戲份不多,對照他的回憶錄此時他處於「Cecil DeMile 的女婿陰影下」,好強的 Anthony Quinn 努力掙扎過得很不快樂,一直到戰後他將重心轉到紐約 Eli Kazen 的舞台劇團遇到 Marlon Brando 之類的天才型演員,好強的 Anthony Quinn 找到了比較的目標,從 1950 年代初的《大路》、《薩巴達傳》開始,墨西哥裔被某些美國演員視為西部片龍套的 Anthony Quinn 的佳作一部接一部的出現。

這部電影在 1944 年奧斯卡金像獎被提名最佳影片一項!輸給了那一年焦點所聚的《北非諜影》,加上適逢二次大戰期間,很多美國電影拍完之後只能在國內和幾個中立國公開播放,因此在美國以外市場的知名度不高,1980 年代之前除非影片拿出來重新播放,否則被埋在膠卷庫房裡了。

到了 1990 年代人權問題受到重視, 加上有線電視以及低成本的 DVD技術的流行, The Ox-Bow Incident 被認為受到低估的電影才得以重見天日,並多次受到後人的再肯定,這部被低估的西部片才又獲得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