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27日 星期五

電影配樂簡史 (1)


前言:這是一篇 Alex Ross 原著於 1998 年 New Yorker 雜誌的文章 ....

最近有個叫做 James Horner 的傢伙成為 20 世紀著作最暢銷的作曲家 ......

他寫的《鐵達尼號》(Titanic)電影原聲帶在劇本相關書籍以及男主角 Leonard DiCaprio 傳記的促銷之下賣出了 1000 萬張以上,盤據 Billboard 暢銷排行榜第一名六週之久,這是自從 1966 年的《齊瓦哥醫生》(Dr Zhivago) 之後第一次有電影原聲帶進入 Billboard 排行榜,這算是從 1890 年 R.Strauss 的《莎樂美》(Salome) 至今賺錢最快的戲劇作品了。

Horner 是誰呢?比起同行前輩,他是一個必須在短時間進行大量創作的作曲家,在《異形》(Aliens) 裡他直接抓用 Shostakovich 第 14 號交響曲的片段,在《風雲際會》(Willow) 裡他作了一段簡直就是 Schumann 「萊因」交響曲的主題,《光榮戰役》(Glory) 他用了 Prokofiev「恐怖的伊凡」裡的 Humming Chorus 和 Elgar 的「謎樣變奏曲」片段。類似這樣「借用古人的旋律」在好萊塢這一行裡一點都不令人驚訝,因為他們處於古人沒有的工作環境,面對現實的交稿期限壓力,以及無法預知的靈感枯竭危機。但是 Horner 不只 「借用古人的旋律」也借用「自己以前寫的旋律」,上次他在《英雄本色》(Braveheart) 裡寫的那段 類似空管冷寂迴音的 New Age 風格電子合成音樂,用在以濕冷的蘇格蘭為背景的《英雄本色》或許還說過去,但是用在《鐵達尼號》就有點突兀了。

十幾歲的《鐵達尼號》影迷瘋狂搶購這部片的電影原聲帶,沒多久就發現 Horner 的音樂對他們而言太艱深了,沒多久市場又給了 Horner 一個頭銜:「史上待售量最大的二手 CD 作曲家」!雖然你不能說這是一部失敗的作品,但是這代表《鐵達尼號》沒有達到一部經典電影的基本要求,一部成功的電影就像一座完美的中世紀的哥德式大教堂,劇情、剪輯、佈景、音樂、演技等,每個細節都是值得品味令人讚賞不已的藝術品,就像過去的《迷魂記》(Vertigo)、《教父》(The Godfather)、《狂沙十萬里》(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唐人街》(Chinatown)。

Horner 勢必靠這部電影賺了一筆可觀的收入,如果接下來他得到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配樂,對電影配樂後進者將有什麼樣的影響呢?在一部電影創作的過程中,電影配樂家往往是在後半段才加入工作行列的,倉促的了解劇情之後,在一兩個星期之內就要做出與劇情符合的音樂主題,這有如一場賭注,作曲家 "必須" 要在短時間內得到源源不絕的靈感,否則借助回憶和旁人作品可能是無法避免的事。

【待續】

預告:接下來將從 1908 年開始淺談電影配樂史,很多人不知道Saint-Saens、Prokofiev、Shostakovich、Benjamin Britten、William Walton、Honegger ….都曾經搞過電影配樂,今天才發現 William Walton 是 1948 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王子復仇記》(Hamlet) 的配樂作者。

3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期待續

匿名 提到...

我會很快把它翻完
原來我也想慢慢翻
但是 ... 我實在對這段歷史太有興趣了

因為這似乎可以解釋為什麼我那麼喜歡 golden age 的電影配樂

匿名 提到...

我會很快把它翻完
原來我也想慢慢翻
但是 ... 我實在對這段歷史太有興趣了

因為這似乎可以解釋為什麼我那麼喜歡 golden age 的電影配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