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28日 星期三

Bruce Bennett (1906~2007)


曾經參與《碧血金沙》(The Treasure of The Sierra Madre)、《撒哈拉》(Sahara) 、《欲海情魔》(Mildred Pierce) 演出的 40 年代老演員 Bruce Bennett 以 101 歲之齡辭世,191 公分高的 Bruce Bennett 曾經在 1928 年代表美國獲得阿姆斯特丹奧運鉛球銀牌,1931年走入電影業,30 年代主要靠高大的外型演出 B 級電影裡的猿人角色,1938 年被以 B 級電影大咖 Republic Pictures 簽下,將他改名重新包裝後獲得更多機會。

Bruce Bennett 雙親都是德裔移民,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 1948 年他參與 John Huston 導演《碧血金沙》(The Treasure of The Sierra Madre) 和 Humphrey Bogart, Walter Huston, Tim Holt 一起演出,他飾演一個後到的美國人想加入前述三人的淘金團隊,卻被多疑的 Humphrey Bogart 所殺。

擁有經濟學學位的 Bruce Bennett 1950 年代將重心轉向電視,60 年代更淡出影視將重心轉向商業界。

2007年2月27日 星期二

Yvonne De Carlo (1922~2007)

在電影《十誡》(The Ten Commandments) 裡飾演嫁給摩西的牧羊女 Sephora 的美艷女星 Yvonne De Carlo 以 85 歲之齡去世,出生於加拿大法語區的 Yvonne De Carlo 年輕時就是靠選美出身的,有惹火的身材和妖艷的眼神,1941~1949 年間只能算是二三線的女星,除了和 Burt Lancaster 合作了一部 Criss Cross 其他作品名氣不大

進入 1950 年代,她畢生最代表性的演出是被大導演 Cicil DeMills 看上在《十誡》裡面飾演 Charlton Heston 妻子的樸實牧羊女。


2007年2月26日 星期一

第八次落選

1962 年《阿拉伯的勞倫斯》 (Lawrence of Arabia) 上演時,Forest Whitaker 1 歲,Will Smith, DiCaprio 都還沒出生,Gosling 的父親可能還不滿十歲。

真人真事改編的《阿拉伯的勞倫斯》一直是我的記憶庫裡的一部經典電影,1988 年也就是解嚴後那一年,曾經在國內重新上演,記得電影還沒開演,聽到 Maurice Jarre 作的序曲 Overture 就已經讓我全身雞皮疙瘩直立,加上場景、演員陣容、配樂還有最重要的 -- 劇情,勞倫斯中尉如何從一個感性的年輕軍官轉變成一個視生命如草芥的殺手,最後發現自己只是幾個政客手上的小籌碼,只好黯然離開他已經全心投入的阿拉伯。....

《阿拉伯的勞倫斯》片中其他幾個主角 Anthony Quinn, Alex Guinness, Jack Hawkins, Anthony Quayle 以及導演 David Lean ...... 都已經蒙主招喚了,最年輕的勞倫斯少校如果在世的話,應該做個什麼協會主席,或是像 Audrey Hepburn 晚年一樣,變成一個受人尊敬的公益事業人物,當然啦!戲癮發作時在 Troy 裡面演個國王我也不反對,不曉得為什麼,先不論獲不獲獎,就是不忍心看到勞倫斯中尉 Peter O'Toole 下來跟這些年輕小孩爭什麼小金人的。

Peter O'Toole receiving an Honorary Oscar in 2003


Peter O'Toole (1932~2013)

2007年2月19日 星期一

Cleopatra

受到米高梅公司 1959 年《賓漢》大獲成功,20 世紀福斯公司跟進拍攝《埃及豔后》(Cleopatra) ,1963 年上映卻成為史上排場最大也是賠最多錢的一部片,就以配樂而言 Alex North 雖然也是大師,曲風恐怕比較適合幫文藝片操刀,就以古羅馬為背景的大排場電影而言,North 的《埃及豔后》氣勢遠不如 Miklos Rozsa 寫的《賓漢》。.....

Alex North (1910~1991) 算是俄裔移民後代,出生在美國費城,年輕時曾經就讀著名的 Julliard School,這些背景和著名指揮家 Leonard Bernstein 有驚人的相似度,但畢業後North 做出令人驚訝的舉動 ~1930 年代俄國正當史達林當政時期,Horowitz, Milstein 等音樂家紛紛逃離蘇俄,俄裔思想左傾的 North 卻反方向運作,景仰 Prokofiev 的他從美國跑去莫斯科音樂院留學,這時 North 的生涯計畫類似 Leonard Bernstein,一心想作古典樂的創作者,順便一提,1936 年時 North 已經完成了三首交響曲。

1938 年回到美國之後, North 認識了後來在 50 年代被麥卡錫主義迫害的幾個好萊塢左派人士,如曾經加入共產黨的導演 Elia Kazan,劇作家 Tennassee Williams 等人,受這些人影響,也逐漸改變的他的創作方向, 1951 年《慾望街車》(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算是首部三人合作的作品,這部作品大獲成功,加上他在古典樂方面創作成績平平,使得電影配樂從 North 的副業成為首要職業。

Alex North 的創作高峰期是 50, 60 年代,他算是一個相當長壽的作曲者,1987 年還為《早安越南》(Good Morning Vietnam) 寫配樂,遺憾的是他的作品從未拿過奧斯卡金像獎,因此 1985 年電影協會頒了一個終生成就獎給他。

30 歲以下的樂迷聽到這裡或許還是哈欠連連,只要提到 North 畢生創作最有名的一首歌曲,會聽電影配樂的人可能眼睛就亮起來了,《第六感生死戀》(Ghost) 這部電影的配樂由 Maurice Jarre 編寫,但是那首令人銷魂的 Unchained Melody 是誰作的?答案是 Alex North 1983 年為一部電影 Baby it's You 所作,隨著電影成績欠佳乏人問津,直到 1990 被 Maurice Jarre 拿出來冷飯重炒才大放光芒。

2007年2月5日 星期一

Blade Runner

《銀翼殺手》(Blade Runner) 是一部 1982 年拍的科幻片,和《魔鬼終結者》稍有雷同之處,由當年才 30 幾歲的 Harrison Ford 主演,敘述人類發明用來從事特殊工作複製人卻不聽使喚混入人群中,而 Harrison Ford 接獲的指示就是找出他們,然後殺掉 (或許應該說 "毀掉")他們 .......

Vangelis 創作這張配樂的時間和《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 相當接近,不同於《火戰車》、《南極物語》等片,這張 CD 有比較人性的歌曲,在 80 年代初稍有名氣的 One More Kiss, Dear, 不過最熟悉的旋律應該是第 5 首的 End Title,當年這首在台灣被引用的次數絕不輸《火戰車》、《南極物語》,尤其用在涉及軍事主題或高科技主題的節目配樂。

Vangelis 雖然不是令我磕頭膜拜的配樂大師,但是他有一點我非常欣賞那就是 "不亂接片來控制自己作品的平均水準",至少他的作品不會讓你有 "和 XX 過分雷同的感覺"。

《銀翼殺手》這部片發行時曾經發生導演 Ridley Scott 和片商意見不合的事, Scott 不滿片商剪片太多,後來曾經推出他自己的版本,因此在電影配樂方面也有版本之爭,我擁有這張是最原始的 1982 年版,只有 8 tracks,不論哪一種版本差距在長短,但是不爭的是 End Title 絕對是主打曲目。

Youtube - End Title

2007年2月2日 星期五

哪些配樂家是猶太人 ?

這個問題 ? 當我看到解答時幾乎昏倒了! .....

# Elmer Bernstein
# Danny Elfman
# Jerry Goldsmith
# Bernard Herrmann
# James Horner
# Erich Wolfgang Korngold
# Johnny Mandel
# Alfred Newman
# Thomas Newman
# Alex North
# Michael Nyman
# André Previn (他很少涉足電影配樂)
# David Raksin
# Miklós Rózsa
# Howard Shore
# Max Steiner
# Morris Stoloff
# Dimitri Tiomkin
# Franz Waxman

上次提到的 1998 六大配樂大師全部都是猶太人,即使加上 Rozsa, North 兩人也是猶太人,或許應該反方向去想,哪些不是猶太人?Nino Rota, Ennio Morricone, John Williams, John Barry, Han Zimmer, Maurice Jarre ..... (joke).....1970 年代以後猶太人的比例確實降低了,但是上一代就像八大電影公司一樣幾乎被猶太佬把持著。

美國現有人口 2 億 6300 萬人,猶太人僅佔 560 萬,大約 2%,今天看到 Alfred Newman 的介紹,他兄弟姐妹 10 個小孩,父親又遺棄了他們,Newman 的母親還是咬緊牙根讓他學音樂,還為了讓他學音樂的緣故搬家,造就了今天的 Newman 家族,表示猶太人在這方面的成就事出有因,絕不是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