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8日 星期二

Olivia de Havilland (1916~2020)


到了 2020 年,仍然在世聲望最高的資深影星 Olivia de Havilland  (中譯 : 奧莉薇亞德哈維蘭) 到了 7 月 26 日仍然不敵歲月招喚,因自然因素以 104 歲之齡去世。1935 年正值電影的黃金時期,19 歲的 Olivia 就與華納公司簽約演出,成名作應該是與當紅男星 Errol Flynn 合演的《鐵血船長》(Captain Blood),接下來一直到 1943 年七年間,她和 Errol Flynn, Fredric March, Bette Davis, Henry Fonda 等班底合演了 8 部古裝冒險電影 ,Erich Korngold 負責寫配樂的《羅賓漢》(The Adventures of Robin Hood)、《江山美人》(The Private Lives of Elizabeth and Essex) 等等,但是這八部電影對普通影迷來說知名度不高,她給人印象最深的作品是外借給 David Selznick 拍攝的《亂世佳人》,這個故事已經介紹過了

到了合約期滿的 1943 年,她與華納的七年合同到期。二戰時期缺少演出機會被冷凍了6個月,等於耽誤了 6 個月的工作時間,為此,華納命令 Olivia 必須延長工作6個月來彌補。 這是當時好萊塢製片公司的一條潛規則。 而當時加州法律規定,禁止僱主首次僱傭一名員工超過7年,比她聲望更高的影后 Bette Davis 也曾經和華納訴訟後,最終失敗。

Olivia de Havilland and Errol Flynn


1943年8月23日,Olivia de Havilland 寧可停止一切工作,暫不接受其他公司的協調暗盤,起訴華納兄弟公司,要求不履行「彌補工期」這一規定。 1944年12月8日,法院判決 Olivia 勝訴。 並且,任何電影公司都必須遵守七年工期規定,不得以此為理由延長演員工作時間。

這個官司判決影響無數後代藝人,成為除了《亂世佳人》之外讓她名留青史獲得尊敬的原因,Olivia de Havilland 在一個女星的黃金期付出停止工作三年的代價。

1946 年 Olivia de Havilland 重回影壇,短短三年間靠《風流種子》(To Each His Own)、《千金小姐》(The Heiress) 拿下兩次奧斯卡獎影后,不過我個人最喜歡是敘述精神病院故事的《毒龍潭》(The Snake Pit)

接下來 50, 60 年代 Olivia de Havilland 的年紀漸長外型不易突破,沒留下什麼重大的作品,接下來給人印象最深是她和親妹妹 Joan Fontaine 兩人不和的八卦故事



近 20 年隨著黃金時期明星凋零速度遠超過想像,長壽的 Olivia de Havilland 即使晚年沒甚麼重大作品,聲望卻節節高升,2003 年美國演藝協會花大心力把還活著的奧斯卡得主湊齊,就交由 Olivia 壓軸介紹,17 年後還是跟著前輩們走入歷史


參考 :  Olivia de Havilland 和 Joan Fontaine 不合的故事
            Joan Fontaine (1917~2013) 


2020年7月10日 星期五

Ennio Morricone (1928~2020)


義大利籍配樂大師 Ennio Morricone  (中譯 : 顏尼歐莫利克奈) 7 月 6 日在羅馬去世,又是一個 2020 年的大消息 !

從電影配樂史來看,Ennio Morricone (1928~2020) 的辭世猶如一個時代的結束,就像炸掉《新天堂樂園》那個戲院一樣,他的音樂幼兒時期就從布袋戲滲入生活中,兒童時期從電視配樂裡置入行銷,青少年期從外國電影裡傳來,等我成年以後開始收集他的 CD, DVD ,到目前為止的記憶都離不開 Ennio 的音樂。

美國電影配樂事業從 1930 年代有聲電影崛起,由一群受 Richard Strauss 系音樂訓練,卻因戰亂從歐洲逃難到美國的音樂家掌控主流,Erich Korngold, Max Steiner, Miklos Rozsa, Dimitri Tiomkin, Franz Waxman, Bernard Herrmann,各電影公司老闆配合這些音樂家,紛紛組織樂團演奏號稱「華麗美聲」的電影配樂,Erich Korngold 作曲的 The Sea Hawk 堪為典範。

60 年代隨著電影經費縮編,歌曲或電子音樂取代「華麗美聲」,「便宜又大碗」電子合成音樂漸漸取代傳統樂器,1980 年代電子合成音樂漸漸擴張,不乏佳作例如 《火戰車》(Chariots)、《南極物語》(Antarctica),近 20 年更已經成為主流了,仔細想一下 Hanz Zimmer 代表作《神鬼戰士》是用什麼演奏的 ? 久石讓, James Horner 的音樂呢 ?

Sergio Leone (L), Ennio Morricone (R)


不會講英文的 Ennio Morricone 早年幫低成本的義大利西部片配樂,在低成本的背景之下,為了西部片裡的特殊聲音,Ennio 嘗試了很多實驗樂器,藉以發出傳統樂團無法演奏的聲音,來解決類似電子音樂的需求,除了 Sergio Leone 的《荒野大飆客》、《黃昏雙鏢客》、《黃昏三鏢客》、《狂沙十萬里》四部曲之外,Ennio 到了美國之後他也部分接受了電子音樂,然而他最棒的作品《四海兄弟》(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教會》(The Mission)、《新天堂樂園》(Nuovo Cinema Paradiso) 電子音樂成分都不高,都出現在 80 年代這個電子音樂擴張期,到了 1998 年的《海上鋼琴師》(The Legend of 1900) ,我個人反而覺得 Ennio 已經有點力不從心了,這部作品很受台灣樂迷歡迎是因為 ~ 它是很多人跨入 Ennio 音樂的入門磚。

《荒野大飆客》、《黃昏雙鏢客》、《黃昏三鏢客》、《狂沙十萬里》鏢客四部曲再加上《四海兄弟》、《海上鋼琴師》六部電影都完全沒被奧斯卡提名任何一個項目,前兩部可以算義大利片,後面四部我記得都是英文發音的啊 ! Ennio 的音樂實在不算主流,得獎得到手軟的 John Williams 那種氣勢交響才是美國人的最愛

我發現一個現象,Ennio Morricone 如大量使用電子合成音樂例如《鐵面無私》(Untouchable),作品傾向平庸,如果他恢復倚重傳統樂器,每一部都是傳世作品,哪幾部呢 ? 他晚年開音樂會時喜歡演奏那些曲目。

參考 :  Salute to Ennio Morricone

2020年6月24日 星期三

1975 年米高梅公司 50 年晚會影片





1975 年的影片, 可以看到 N 個曾經為米高梅拍片的明星, 現在裡面只剩下五個人還在世 ! (標記 # 符號)
Introduced by Sammy Davis Jr. & Liza Minnelli# 

剛開始一段是 1951 年音樂片《畫舫璇宮》(Show boat) 片段,從 1:30 開始介紹入場

June Allyson 
Adele Astaire 舞王的姊姊
Fred Astaire 舞王 ! 
George Burns 後來活了 100 歲的演藝界大哥
Marge Champion# 
Jackie Cooper  童星出身, 演導製作三棲
Dan Dailey 演員兼舞者
Vic Damone 樂隊歌手, 廣播主持
Tom Drake 
Buddy Ebsen 電視劇演員
Nanette Fabray 
Eva Gabor 
Jack Haley Sr. 《綠野仙蹤》裡的 "Tin Man"
Ava Gardner  我介紹過的絕世美女
Charlton Heston  《賓漢》男主角
George Hamilton# 
Howard Keel 《畫舫璇宮》男主角
Gene Kelly 《萬花嬉春》男主角
Phyllis Kirk 
Janet Leigh 《驚魂記》女主角
Myrna Loy 
Marjorie Main  健康壯況不佳, 一年內去世, 獲得最大的掌聲 !!!!!
Tony Martin 
Dennis Morgan 
Fayard&Harold Nicholas (as The Nicholas Brothers) 
Merle Oberon 有印度血統英國女星
Margaret O'Brien# 女童星出身
Virginia O'Brien 
Donald O'Connor 《萬花嬉春》第二男主角
Donna Reed 
Ginger Rogers 舞后琴姊
Alexis Smith 
Craig Stevens  50~60年代電視明星
Gloria Swanson 《日落大道》女主角
James Stewart 美國人熟知的 Jimmy
Johnny Weissmuller  奧運游泳冠軍, 專演人猿泰山
Russ Tamblyn 
Elizabeth Taylor Liz 記得跟 Debbie 隔開
Keenan Wynn 
Shirley MacLaine# 
Roddy McDowall with Lassie 靈犬萊西男主角
Jimmy Durante 20~70 年代歌手, 鋼琴家, 喜劇演員



2020年6月13日 星期六

台灣電影史趣事 (~1964)



意外發現一個很棒的博物館網站 : 電影大事記 (1898~1964)

不再提政府的政策問題,傾向談民間在做什麼 ? 市場上發生那些事,跟市場上的統計數字 .......

1911.7月 「芳乃亭」(「芳乃館」之前身)開幕,這是台灣第一家純粹放映電影的電影院。

1917.3月
台北「世界館」的業主岩橋利三郎因為電影業生意大好,邀請其弟古矢正三郎來台,從事台北「世界館」系電影院之映演工作,自此,古矢家族成為大正時期台灣電影界重要的電影業經營家族。

1924. 廈門聯源影片公司的孫、殷兩人,將在南洋巡迴上映過的四部中國片進口至台灣,分別是《古井重波記》(六本,1923,上海影業)、《蓮花落》(1923,商務影片部)、《大義滅親》(1924,商務影片部)、《閻瑞生》(1921,中國影戲研究社)。這是中國影片第一次進口台灣的紀錄。

1925.5.23 劉喜陽、李松峰、鄭超人、李延旭、姜鼎元、張雲鶴、李竹麟、楊承基、陳華階、連雲仙等人,創立「台灣電影研究會」。這是台灣最初的電影製作暨研究機構。

1930. 本年 台灣總督府電影檢查影片總長度為2,025,466公尺,總數為8,384卷,共剪去11,269公尺的影片,與三年前相較增加了十倍。檢查基準大致為兩個方向:違反時局意識,或是有接吻或性暗示的畫面,一律剪去。

1937 2月美國20世紀福斯影業公司(20th Century Fox Co.)日本九州分社社長磯田秀逸來台,與台北「國際館」經理古賀處理該公司與「國際館」影片上映問題,交涉後決定福斯公司的影片將陸續在「國際館」上映。並決定由台北「萬榮商會」負責人真子萬里任該公司之在台代理人,負責該公司影片全台發行業務。

1937.5.25 台北「第一劇場」負責人吳錫洋發起成立「第一電影製作所」結成總會,並決定製作第一部片《望春風》

1937.9.24 日本政府明令禁止洋片進口,由於片源不足,對台灣映演界造成衝擊。
 
1938.8.1 「台灣映畫配給株式會社」負責人真子萬里,取得本年度(1938)美國派拉蒙影片公司(Paramount Pictures Corporation)影片(包括新聞片)的在台發行權。 台北「芳明館」的負責人小澤常男,獲得美國環球電影公司台影片發行權,並簽訂契約,預定每月發行一部該公司影片。  雖然洋片自1937年9月24日起已禁止進口,但各戲院在今年年初推出洋片佳作。

1938.12.31 台北大稻埕地區電影院因中國電影及戲劇禁演之故,片源不足。

1941.6月 至本月底為止,台灣的電影院共有48家。以地區劃分,台北市有16家,基隆五家,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各四家,嘉義市與新竹市各三家。電影院的經營者當中,市營的一家,為新竹市的「有樂館」,公司經營的有七家,日本人經營的有19家,台灣人經營的有19家。

1942.6月
日本「松竹電影公司」以及台灣總督府、「滿州映畫協會」(滿州電影協會)共同製作的電影《莎韻之鐘》(サヨンの鐘,又譯《莎鴦之鐘》),導演清水宏以及演員、外景隊,於本月來台展開影片拍攝工作。

1945.11.1
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派白克接收日本「台灣映畫協會」和「台灣報導寫真協會」,將之合併成為「台灣電影攝製場」。借用英商德記洋行茶葉倉庫,展開拍攝、洗印相關工作。  日本政府實施之有關電影法規全部廢除,所有禁映影片均可上映,不必經過檢查。  1945年8月至1945年12月31日為台灣影史法律真空期,所有上映影片不必檢查,也無執照。全省19家日本人經營之電影院由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接收監理,繼續經營。

1946 1.31 華納公司1942年的作品《北非諜影》(Casablanca)上映,雖然延宕多時,依舊造成轟動,本片由麥可.寇蒂斯(Michael Curtiz)導演,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亨弗萊.鮑嘉(Humphrey Bogart)主演。

1946.9.30 蘇聯電影《茅廬》、《失落過的公文》、《蘇聯之光》、《塔什斯坦》、《天上人》、《偷天換日》等片准予進口。

1946.10.1 國民黨的台灣電影事業公司成立,接管日產戲院,全省有17家,大部分已出租,小部分則為直營。

1946.10.10 美國哥倫比亞公司(Columbia Pictures Inc.)推出最新彩色片《封面女郎》(Cover Girl, 1944),導演查爾斯.維多(Charles Vidor),麗泰.海華絲(Rita Hayworth)、金.凱利主演,以妖艷、肉感歌舞為號召。

1947.2.5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會,奉令裁撤,台灣攝製場改隸屬長官公署教育處。

1947.2.6 台灣影檢工作由宣傳委員會移交教育處,領中央准演證者應登記才准上映。

1947.3.16 因二二八事件台北實施宵禁,電影晚場取消,然自本日起宵禁時間縮短,電影晚場恢復。

1947.5.1 省教育廳分電各縣市政府,如發現有誘人犯罪的武俠片,應將執照號碼報廳,以便複查,如有內政部准映證,也應查明處理。

1947 8.10 米高梅公司傳記片《居禮夫人》(Madame Curie, 1943)首映,由茂文.李洛埃導演,葛麗亞.嘉遜主演。為慶祝蔣中正當選首任大總統,特舉辦門票半價一天的優待活動。




1948 3.28 雷電華公司出品、賽珍珠小說改編的《青天白日滿地紅》(China Sky, 1945)上映,由雷.恩萊特(Ray Enright)導演,侖道夫.史谷脫主演。

1948 10.4 米高梅公司文藝片《魂斷藍橋》(Waterloo Bridge, 1940)首映,茂文.李洛埃導演,費雯麗(Vivien Leigh)、勞勃.泰勒(Robert Taylor)主演。 

1948.12.31民國37年(1948)台北市十大賣座片順序如下:《一江春水向東流》、《出水芙蓉》、《一千零一夜》(A Thousand and One Nights, 1945)、《天字第一號》、《野風》、《錦繡天堂》、《胭脂奴》、《魂斷藍橋》、《西廂記》、《假鳳虛凰》等。國片佔四名。

1949.6.1
台灣貨幣改革發行新台幣,電影票改用新台幣計價,台北首輪西片2元3角(原來舊台幣4萬元),外縣市平均1元5角。

1949.9.16
台灣第一次上映廈語片《雪梅思君》。

1949 12.15 內政部警政司發現蘇聯片《寶石花》、《彼得大帝》混入台灣上映,今起對以往發照國片進行複檢。 

1950.6.5 教育部社會教育推行委員會電化教育組於台北建國中學操場放映《台灣風光》、《第七屆全國運動大會》、《跳高跳遠及撐竿跳》,及《瑪莉的小羊》等多部影片,慰勞前線來台將士。

1950 12.31 根據統計,今年在台灣放映的電影以美國片最多,佔393部(含長片253部、短片及新聞片140部),其次為國語片185部(含長片168部,短片及新聞片17部),再其次為日本片七部(長片兩部,短片五部),美國片已領先國語片一倍以上。 

1951.12自1950至1951年底,經內政部電影檢查處刪剪後准予映演的中外影片共有58部,刪除14,710呎,刪減部分包括暗示亂倫、挑撥階級意識對白、凸顯貧富對照、鬼魂出現、誨淫動作、歌詞、舞姿、以隱射方法詆毀政府、任意殺人、勞資衝突、迷信、賭博場面、有附匪人物演出、強調階級對立、兒童格鬥,及違反國策等。

1951 12.31 本月 根據統計,自1950至1951年底,遭內政部電影檢查處禁映的中外影片共有45部,禁映原因多為違反國策或由附匪影片公司出品。 

1952.4.25 美國米高梅電影公司出品,維多.佛萊明(Victor Fleming)執導的《亂世佳人》在台北大世界戲院上映,黃牛猖獗,台北市警察局特出動大批人員監視,以防止黃牛大肆活動。 

1952.4.30 本月 台灣省政府嚴令禁止影片商以片長過長為由提高票價,以防止電影變相漲價,並規定每場電影放映時間不得多於1小時40分鐘,如片長過長,應分上、下集放映,以免有害觀眾身體健康。 

1952.12.31 本年 國語片片源缺乏,片商紛紛將已映過的舊片改名冒充新片重映,或進口粵語片,以粵語原版上映 

1953.7.13 台北中央、美都麗兩戲院聯合在報紙刊登啟事,謂近日於該兩家戲院聯映的日片《母之罪》,因劇情合理感人,連日爆滿,其中外省觀眾佔40%以上,遠超過一般日片外省觀眾不超過10%的比率。

1953.12.1 台灣省電影戲劇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統計,目前全省共有376家戲院,其中電影院有77家(在鄉村者僅15家),兼營影劇者有299家,演出比例為電影佔30%,戲劇佔70%;放映的影片國語片佔10%,外語片佔90%(其中美國片佔75%,日本片10%,英、法、義等國影片5%);營業收入須付稅捐35%、片租50%、剩餘15%才歸戲院;戲院每年映演勞軍戲達兩萬六千餘次,附徵稅捐達新台幣一億五千餘萬元。

1953.12.8 台北美都麗、文化兩戲院今起三天舉辦「日片試映會」,每日1片,放映《國定忠治》、《傻瓜偵探》、《歌聲母淚》三部日片。

1954.1.7 內政部電影檢查處召集日片片商抽籤決定18部日片的放映順序,並公佈相關放映辦法。

1954.9.1
農業教育電影公司與台灣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合併成立「中央電影公司」。

1955. 3.1 新修訂「外匯貿易管理辦法」公佈,影片被視為「奢侈品」,其匯款須照價附繳100%結匯證明書。

1955.6.23 廈門都馬劇團攝製,邵羅輝執導的本省第一部自製台語片《六才子西廂記》在台北大觀戲院首映

1955.8.3 台北萬國戲院刊登啟事,指稱正於該戲院上映的好萊塢電影《無情荒地有情天》(Untamed,亨利.金導)已連續25天滿座,觀眾人數超過15萬7千人,超越去年《羅馬假期》(Roman Holiday,威廉.惠勒〔William Wyler〕導),創下本省歷來西片最高賣座紀錄。

1955.8.7 台北萬國戲院刊登啟事,指稱正於該戲院上映的《無情荒地有情天》已連滿29天,觀眾人數超過175,700人,打破日片《金色夜叉》173,957人的觀影紀錄,為本省有史以來最賣座的影片。

1955.9.12 台灣省政府新聞處處長吳錫澤指出,美國安全總署中國分署已決定撥款十至15萬美元作為我國電影器材改善經費,另在相對基金項下撥付一筆款項改善場地設備(如隔音設備),年底前並將派遣三位洗印、燈光,及劇本方面的專門人員來台協助我國提升有關技術。

1956.1.4 雲林麥寮拱樂社歌仔戲團投資演出,何基明執導的本省第一部35釐米台語片《薛平貴與王寶釧》在台北中央、大觀、美都麗三院聯映,加有詳細中文字幕

1956.6.13 東南亞電影製片人協會召開理事會,決定擴大組織,容納亞洲其他地區國家成員,並自下屆起將協會名稱改為「亞洲電影製片人協會」(Federation of Motion Picture Producers in Asia);影展名稱改為「亞洲影展」(Film Festival in Asia)。

1956.6.15 台北大觀戲院今起試放冷氣。

1956.10.31 香港影劇界祝壽勞軍團來台祝賀總統華誕。

1956.11.14 台語片女星小艷秋應香港閩聲公司之邀赴港拍攝台語片《雪梅思君》(陳煥文導),為國內第一位應邀赴香港拍片的台語片明星。

1956.10.10 台北萬國戲院放映西片《六月六日斷腸時》(D-Day the Sixth of June,亨利.寇斯特導),樓下原價新台幣8元的戲票,黃牛票高喊至15元,創黃牛票最高紀錄。





1957.7.28 南洋影業公司出品,莊國鈞執導的《基隆七號房慘案》映期邁入第32天,創下台語片映期最長紀錄。 

1957.11.8 美國20世紀福斯電影公司製片部經理羅吉爾為該公司新片《小婦人》(後改名為《八福客棧》、《六福客棧》〔The Inn of the Sixth Happiness〕,馬克.羅勃遜〔Mark Robson〕導)來台勘景。《小》片改編自女傳教士艾偉德(Gladys Aylward)的傳記《小婦人》(The Small Woman),預定由知名女星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主演。

1957.12.21 美國20世紀福斯電影公司新片《八福客棧》助理導演勞勃.麥克諾(Robert McNaught)、卜克斯等人連袂拜會中央電影公司總經理李葉,商討合作拍攝《八》片細節。

1957.12.25 美國20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宣佈將《八福客棧》改名為《六福客棧》。 

1957.12.30 美國20世紀福斯電影公司新片《六福客棧》導演馬克.羅勃遜,偕同故事主人翁艾偉德一同召開記者會,報告在台籌拍進度,並請記者協助徵求50至75位裹足老婦人擔任臨時演員。 1957 本月 美國雷電華 (RKO) 電影公司籌拍以中國為背景的新片《隔牆有耳》(No Secret Is Safe),計劃來台拍攝外景。

1958.1.21 美國獨立製片人詹姆士.李昂來函商請中央電影公司協助在台拍攝新片《紅色妖龍》(Red Dragon

1958.2.7 美國20世紀福斯電影公司致電有關單位,取消來台拍攝新片《六福客棧》計畫。

1958.2.12 義大利聯合影片公司與台灣永昌影業公司共同投資,麥路西執導的中、義合作片《萬里長城》在台北圓山飯店金龍廳開鏡,參與該片的台灣演員包括王玨、穆虹、金楓、張小燕、梁銳等。

1958.3.25 美國20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馬克.羅勃遜執導的《六福客棧》,決定改在與中國地形相似的英國北威爾斯地區拍攝。

1958.3.29 義大利導演麥路西與中央電影公司總經理李葉等人於台北中國之友社召開記者會,說明《萬里長城》的拍攝情形。該片日前曾因彩色膠片用罄,且積欠「中影」廠租及演員報酬甚多而停拍,後因永昌影業公司同意以攝影機作擔保品,代麥路西墊付部分義方應付的製片款項才得以繼續。然因目前該片主要女主角人選仍未決定,故許多外景戲都必須俟日後返回羅馬以背景攝影的方式拍攝。

1958.5.15 台灣省電影製片廠攝製的《伊朗國王巴勒維陛下5月14日訪華新聞片》今起於台北新生、萬國、大世界、台灣、第一、國都等六家戲院隨片放映。 

1958.5.16 美國獨立製片人羅伯特.費洛斯拜會中央電影公司總經理王星舟,商討協助拍攝《虎牙》事宜。

1958.6.18 台北市物價評議委員會駁回《桂河大橋》(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大衛.連〔David Lean〕導)的加倍收費申請,以避免增加觀眾負擔。《桂》片此次係以獲得七項美國奧斯卡金像獎,且片長達163分鐘為由申請票價加倍。 

1958.7.11 放映時間長達222分鐘的《戰爭與和平》(War and Peace,金.維多〔King Vidor〕導)奉准調漲2/3票價,今起於台北大世界、新生兩戲院上映。

1958.8.8 上個月11日起在台北大世界(7月24日下片)、新生戲院聯映的《戰爭與和平》,迄今票房累計達1,527,710元,觀眾人數達146,304人,創下光復以來外國影片在台北市的最高票房紀錄。

1958.9.30 自本月4日起在台北大世界、台灣、國泰三院聯映的《桂河大橋》,因觀眾踴躍,黃牛票喊價至樓上特別座全票新台幣25元、普通座全票20元,樓下特別座全票20元、普通座全票15元,較實際票價高半倍至一倍。 

1959.1.4 日本女星李香蘭(即山口淑子)自緬甸搭機返日途中,過境台北,預定停留一日。

1959.1.6 台北市影片商業同業公會公佈1958年台北市首輪最賣座影片名單,國語片榜首為《貂蟬》(李翰祥導),總票房新台幣748,285元;台/廈語片為《歌女白蘭花》(王天林導),票房305,016元;日語片為《白蛇傳》,票房1,114,071元;美國片為《桂河大橋》,票房1,807,843元;歐洲片為《霸王妖姬》,票房563,414元。

1959.4.20 知名導演約翰.福特(John Ford)抵台為美國海軍執導紀錄片《台灣堡壘》(Taiwan Island Fortress),預計停留一週。(註 : 後來沒拍)

1959.6月 美國20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馬克.羅勃遜執導的《六福客棧》申請來台上映,片中「砍頭」、「纏足」等鏡頭再度引發應否禁映的爭議。

1959.11.8 美國米高梅電影公司副總裁兼中東、遠東、南美地區業務監督梅耶 (Irene Mayer Selznick) 抵台視察該公司在台業務。

1959.12.21 美國維道地奧影片公司出品,霍夫曼執導的《十一誡》(The Eleventh Commandment)在台北縣中和鄉開鏡,主要演員有勞勃.迪克斯、柏蒂.克萊斯,及我國演員陳禔、周經武、魏平澳等。

1960.1.15 美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副總裁白根夫婦,上午搭機離台。白根此行來台視察該公司一般業務,並對電影票稅捐過重的問題,向有關單位表示意見。 

1960.3.29 美國影星佛德烈.馬區夫婦今日上午抵達台北,展開為期七天的觀光之旅,他表示,最嚮往的地方是日月潭風景區。佛德烈.馬區曾以《化身博士》(Dr. Jekyll and Mr. Hyde, 1930)、《黃金時代》(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 1946)榮獲1932及1946年的金像獎,他自己最滿意的作品為《星海浮沉錄》(A Star Is Born, 1954)與《黃金時代》。

1960.5.1 美國環球公司副總裁亞博夫今日抵台展開三天的業務視察。

1960.6.11 主演《賓漢》(Ben-Hur, 1959)榮獲奧斯卡金像獎的影帝卻爾登.希斯頓(Charlton Heston)今日過境台北松山機場,影星穆虹與吳宜德前往歡迎。卻爾登.希斯頓在機場停留30分鐘並接受記者訪問後,即繼續搭機飛往日本東京。



1960.10.25 義大利第一部70釐米歷史戰爭愛情片《霸王焚城錄》(Cariagine in flamme,卡米尼.加洛尼〔Carmine Gallone〕導,1960),本月22、23日在台北新生戲院上映兩天,票房總收入高達20萬元,成為本省光復以來最高的影片賣座紀錄。

1960.12本月 台北市今年最賣座的電影,已由影片商公會統計完畢,西片最賣座的電影是美國片《南太平洋》(South Pacific,約書亞.羅根〔Joshua Logan〕導,1958),其次是義大利片《霸王焚城錄》;國片最賣座的是《苦兒流浪記》;台語片最賣座的則是《虎姑婆》。

1961.4月 由美國影星勞勃.泰勒主演的《台灣》一片之工作人員原訂本月15日來台拍攝,日前因製片臥病東京,暫告擱置。

1961.6 本月 電檢處長屠義方針對「接吻」之電檢尺度問題發表看法。

1961.6本月 《蘇西黃的世界》(World of Suzie Wong, 1960)副導演天奴威爾蘭邀請童星蕭芳芳參加新片《虎口餘生》的演出。

1961.12.14 中央電影公司代理美國米高梅影片公司發行的鉅片《賓漢》,今日6時40分在台北市大世界電影院舉行首映,全部收入三萬餘元將作為興建軍眷住宅的捐款。

1961.12.30 台北市影片商公會今天公佈今年各類最賣座的影片,分別是:國語片《千嬌百媚》、台語片《王哥柳哥好過年》、日本片《大海原遊俠》、美國片《萬夫莫敵》(Spartacus,史丹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導,1960)、歐洲片《羅馬世運會》。

1962.3.22 美國米高梅公司影片《賓漢》原簽定在台北大世界戲院上映六個月,但因賣座不理想,中影公司擬提前下片,引起米高梅公司抗議。

1962.7.16 台北國光戲院在報紙上刊登廣告,表示由於未做好與電檢處之公共關係,導至該戲院因播映《世界女人夜生活》(America di notte / America by Night, 1961)而被懲處停業三天,新聞局電檢處長屠義方今天公開表示,該處處罰國光戲院是根據電檢法第二十一條針對該戲院放映裸露鏡頭秉公處理,該處將控告台北國光戲院「公開譭謗」。

1962.9.3 中影派往日本拍攝《金門灣風雲》女演員王莫愁、蔣娉,今天下午離台飛往日本接受演員訓練,王莫愁已另取藝名「華欣」。 

1962.9.29 為拍攝《金門灣風雲》,日本男星石原裕次郎今天抵台,為了一睹偶像風采,松山機場內外聚集了一千多位影迷。

1962.12.28 美國影星鮑勃.霍伯與拉娜.透納(Lana Turner)今天上午抵台,在中山堂演出慰勞美軍。

1963.5.27 香港邵氏公司的《梁山伯與祝英台》打破有史以來台北市中西影片賣座紀錄。

1963.6.26 好萊塢導演勞勃.懷斯(Robert Wise)今天抵台訪問。

1963.8.18 日本政府讓步,願將影片輸入台灣。

1963.10.30 因《梁山伯與祝英台》一片風靡台灣的香港影星凌波今天來台,北市萬人空巷,大批影迷爭睹偶像風采。

Harold Lloyd


1963.12.1 美國默片喜劇演員哈洛.洛伊德(Harold Lloyd,藝名羅克,別名「神經六」)今天訪台,為影片《滑稽總匯》(The Funny Side of Life, 1963)宣傳。

1964.6.18 美國影星威廉.荷頓(William Holden應亞洲影展之邀抵台,擔任特別來賓。

1964.8.6 國聲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新建樂聲大戲院落成開幕,這是本省唯一可以放映新藝拉瑪綜藝體的電影院,「國聯五鳳」江青、汪玲、鈕方雨、李登惠、甄珍蒞臨剪綵。

1964.9.17 美國導演歐本海默(Peer J. Oppenheimer)今天下午抵台,與中央電影公司洽商合作拍片事宜。

1964.10.6 美國20世紀福斯公司導演勞勃.懷斯,為新片《聖保羅砲艇》來台勘景。


2020年6月6日 星期六

「現代啟示錄」的歷史意義



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 是我心目中不朽的越戰經典鉅作,要看懂這部片,要先了解一下他的背景: 1970年代末卡特總統時期算是美國國力的低潮期,蘇聯颱風級潛艇出現、MiG25戰機、伊朗人質事件、經濟上「日本第一」的威脅,讓戰後一直自許為世界領導者的老美面臨嚴重信心危機 。

 1978年另一部越戰名片《越戰獵鹿人》(The Deer Hunter) 在奧斯卡大獲全勝, 劇情卻不脫舊式巢臼,不外乎「有情有義的美軍和殘酷無人性的越共」 1979 年柯波拉 (Francisco Coppola) 以《現代啟示錄》完全顛覆了之前所有越戰片的模式,雖然遭到批評,但也掀開了前人不願面對的問題,漸漸讓後知後覺的老美從夢裡醒來,回到殘酷的現實。

 「越戰不是勝仗,而是一場不求勝利的戰爭,讓軍人迷失目標的戰爭」

柯波拉就是「國王的新衣」裡那個討罵的小孩,三年後《第一滴血》也開始捅這個越戰傷口,比較大的衝擊是 Oliver Stone  1986 年用《前進高棉》(Platoon) 表達了相似的訊息,但是他比柯波拉慢了將近 10年,苛責已經轉為讚美,《現代啟示錄》這部片在歐洲坎城大獲全勝,在美國本土卻充滿爭議,遭到貶抑 20 年後看來,顯然《現代啟示錄》的價值遠超過《越戰獵鹿人》


看這部片要百分之百專心的看,專心的看片中的小細節,盡職的軍官 Martin Sheen 溯河流而上看到荒謬的「夜總會」後,他的喃喃自語可以當作這部片的註腳:

 「每一個越共只有兩件事:死亡或打勝仗回家,他們不像我們還有那麼 多事可以做。」

片中的重點是: 表達迷失目標的美軍,和為家園而戰的越南人之間的強烈對比 -

有視平民如芻狗,不顧渴死的傷患,忙著到處尋找衝浪高手的上校 - 
有聽著滾石合唱團的歌衝浪,邊把越南人的竹筏衝翻覆當玩笑的美軍 - 
有被越共用箭射擊後,不但不想還擊,還拿箭當裝飾品的機槍手 - 
有河邊據地稱王,無心戀戰的美軍 

另一邊

有十幾歲就懂得把炸彈丟進美軍直昇機的越南少女 

Martin Sheen 目睹這些荒謬現象,唯一能和他共鳴的竟是他奉命狙擊的目標,西點軍校第三名畢,功勳無數的 Marlon Brando ,他從書信讀到 Marlon Brando 面對戰爭嚴肅的態度,和不喜對上級逢迎的事蹟,而如此令他懾服的人,卻是長官口中戰場上的叛徒,當他見到 Marlon Brando 時,Martin Sheen 也陷入錯亂了.......

Martin Sheen

這部片最後幾分鐘的結局我認為不重要了,因為他成功的表達了戰爭的荒謬和執行任務者的錯亂。

參考 : 《現代啟示錄》的電影配樂

2020年6月4日 星期四

【電影導讀】英倫情人 English Patient 1996



前幾天是我一位女性朋友的忌日,2002 年跟她聊到這部電影之後,靈感突來寫了這篇,2017 年搬出來修改一次

紀念一位曾經像姊姊一樣嘮叨我、照顧我,跟我被編為同一派系,一起遭到鬥爭,英年早逝的台大女碩士

*****************************************************

2017年重新播出1996年的《英倫情人》(The English Patient),這部片劇本是改編歷史真人故事,搭配 Gebriel Yared 幾近滿分的配樂將簡單的劇情效應推到高點,印度裔 Michael Ondaatje 的原著獲多項文學獎,名氣不輸電影本身,若能了解他的創作背景別有一番感受。

1936 年義大利侵略伊索匹亞,同年希特勒在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法爾本幫助下,能源技術獲重大突破,這年第三帝國宣佈四年備戰計畫,打算從北非的摩洛哥東進,經由利比亞進入和英國關係深厚的埃及,然後與義大利在北非會師,或許各位看官會問:奇怪!他們沒事攻打毫無人跡的北非幹嘛?答案是:「間諜活動加上尋找石油!」,誰能先了解北非,甚至控制此地甚至北邊的地中海,誰就能在未來的戰爭制敵機先。希特勒預言完全正確!後知後覺的讀者想想 ~~ 1941年英國的蒙哥馬利和德國的隆美爾果然在北非打了起來。



把故事從 1941 年往回倒推 5年 到了 1936 年,英國皇家地理學會 (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 派出考古人員在北非利比亞尋找古埃及文明所遺留的 Oasis of Zerzura 史跡,以及背後真正的目的 – 繪製北非地圖。Ralph Fiennes 飾演的男主角 Laszlo Almasy:看到這名字就知道他不是傳統英國人,這是一個匈牙利姓氏,歷史上匈牙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屬於奧匈帝國,更早曾經長期歸屬哈布斯堡王朝(也因此本片soundtrack 除了一首巴哈的郭德堡變奏曲,其他充滿吉普賽風格)。可想像 Almasy 的家族和成長過程與德國關係密不可分。Almasy 卻移民到了一次世界大戰的敵國 ~ 英國,Almasy 雖然靠著考古的專業進了皇家地理協會,前半段可見他和協會其他男團員格格不入,更未料到在北非和他的祖國變成了敵人,Almasy 為愛向德軍求援之後,更害得考古團隊裡最支持他的朋友 Madox 引咎自殺。

片中飾演 Katharine 未婚夫 Clifton 的是 Colin Firth,Clifton 是個很常見的英國姓氏,他和 Katharine 是童年舊識,就因為如此讓女主角心理最底層自覺無趣,想要大膽脫離英國人的巢臼追求新愛,片中有一幕是 Colin Firth 駕著小飛機意圖撞死他早就有所懷疑的 Almasy,數年後,忽然在另一部電影《王者之聲》看到外貌平平的 Colon Firth 已經晉升為影帝了

回到《英倫情人》片中,凸顯大歷史背景矛盾非常重要的一幕是:女主角 Katharine 受傷後 Almasy 辛苦涉足尋找英軍協助,想向英軍借吉普車以搶救女主角 Katharine,英軍聽到他的姓氏,二話不說把他扣押起來,送上囚車。當他逃脫後,Almasy 了解唯一救回 Katharine 生命的路 ~ 就是轉向德軍尋求協助,他決定把協會辛苦繪製的地圖及其他資料轉交給昔日同屬奧匈帝國的德軍,以換得輕型小飛機讓他回到沙漠岩洞裡搶救生死未卜的女主角 Katharine,一場波折之後無法挽回 Katharine 的性命,Almasy 遭擊落毀容再加上 Madox 的自殺,可以說是一場三面悲劇。

片中 Almasy 無時無刻拿在手上,受傷後不忘要畢諾許唸給他聽以忘記病痛,最後畢諾許拿走的那本書:希羅多得(Herodotus)寫的【歷史】,在 Almasy 心裡這本書為何這麼重要?希羅多得被稱為歷史之父,大約西元前500年,那是一個沒有地圖、沒有紙、沒有跨國交通工具、沒有共通語言的時代,他靠雙腳走遍現在的北非、中亞、波斯、中東、希臘、埃及等地,以希臘和波斯的戰爭為主軸紀錄了各地的所見所聞,成為現在研究西方歷史學的聖經,可以想像 Herodotus 為何是 Alamsy 最崇拜的人物。



事實上,男主角 Laszlo Almasy 歷史上確有其人,背景卻和電影裡面 100﹪完全不同,他是一個親納粹人士兼男同性戀,看一下以下的介紹:

 「艾莫西伯爵實有其人,從事考古、沙漠考察、探險、繪製沙漠地圖,著有多部相關書籍,戰爭期間為德軍、俄軍提供情報,獲隆美爾元帥頒鐵十字勳章,1951年五十五歲因痢疾死於奧地利,—生歷險無數,跋涉不同國度、文化,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奧匈帝國瓦解、共黨接管。對這位伯爵一生的經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同屬於那股沙漠熱的還有阿拉伯的勞倫斯,那一代的歐洲人繼續世界探查的旺盛精力,和尚存的優勢,在世界各地行走」。 

病危的 Katharine 生前在岩洞裡邊等待 Almasy 邊寫的詩才是這部片的註腳,讓人動容,在電影裡卻快速提過,非常可惜,我把這些詩列出,邊聽 Gebriel Yared 寫的配樂就夠了!!!!

微弱火光終究殆盡  The fire is gone now.
只剩殘酷的寒冷     And I am horribly cold.
我想將自己拖到外面  I really ought to drag myself outside.
又怕受不住太陽 But then there would be the sun.
浪費燈光在這些壁畫 I am afraid I waste the light, on the paintings
和寫信給你,也許不該 And when writing these words.
但人都會一死,不是嗎? We die. 
我們滿載著愛人、族人的愛 We die. We die, rich with lovers.....
和曾經吐嚥過的滋味死去 tastes we have swallowed
帶著如汗流般湧動 Bodies we have entered.
接受過我們靈魂的肉身死去 And swum up like rivers.
也和冷冽洞窟一般 Fears we have hidden in.
深藏於內心的恐懼一起死去 Like this wretched cave.
這一切都將深深烙印在我身上 I wanted all this marked on my body.
我們才是真正的國界 We are the real countries.
不是強者畫定的國界 Not the boundries drawn on maps..... 
我相信你會來 I know you will come.
來將我帶往風之殿堂 And carry me out into the palace of winds.
那是我一心想望的 That's all I have wanted.
在那樣的天堂與你攜手共步 To walk in such a place with you....
還有和朋友們共享.... .....With friends.
無須地圖,沒有國界的樂土 An Earth without maps.
燈光已滅 The lamp has gone out......
黑暗中我留下最後的話語 ....and I am writing in the darkness.